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泰尔指数测定的方法讨论了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差异的问题,通过比较发现江苏省总的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要超过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这种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主要来源于江苏三大区域之间的配置不公平,即其内部苏南和苏中地区卫生资源配置较公平,并且苏南地区内部的配置公平性仍然在提高,但苏中地区内部的不公平性在扩大、苏北的卫生资源配置内部的不公平性最大,但有好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围绕农民健康问题:政府、市场、社会的互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景天魁 《河北学刊》2006,26(4):54-62
本文认为,在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诸原因中,不公平性是最突出、最关键的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卫生资源配置、卫生筹资和卫生服务的不公平问题,那么,即使以现有的卫生保健资源,也可以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如果国家财政对卫生医疗的支出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50%,那么,在提高公平性的前提下,就可以在农村普及新型合作医疗。本文通过对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博弈分析,对此作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采用GE指数及区域分解法,对1998-2005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公平性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对不公平性贡献率差异较大;三大区域总体、区域内及区域间不公平性都呈下降趋势,期间略有起伏,但区域内对不公平性贡献率远远大于区域间.因此,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投入,进一步降低社会保障支出总体差异仍然非常必要.一是要加强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强中央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力度,二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开征社会保障税.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在促进农村人口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地区,这一制度对农村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呈现一种非线性的影响:在富裕地区这一制度的实施将有利于缩小贫富差异;相反,在贫困地区则未必能促进农村人口就医公平。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应注重细分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有效实施医疗救助制度,提高补偿比例,覆盖基本医疗费用,从而使农村贫困人口真正从这一制度中受益,实现农村人口健康的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医改后,天津市主要卫生资源较新医改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且农村地区的增长最为显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也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但总体来看,新医改后,天津市卫生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主要卫生资源按地域配置处于高度不公平状态,护理人员和药学技术人员短缺。因此需要在未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切实以农村为重点加大卫生资源投入,加强护理人员和药学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促进天津市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0年我国人口红利达到巅峰,人口总抚养比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011年人口总抚养比开始增加,传统的人口红利出现拐点.然而,在总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人口结构整体变化和其内部变化并不一致,人口红利在人口分布上发生了乡城转移.通过对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中城乡人口年龄结构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少儿抚养比一直高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城镇地区的总抚养比远低于农村地区.导致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和人口红利乡城转移的原因在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城乡差别以及城镇化进程中大规模的乡城人口流动,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为了获取更有效的人口结构转变收益和城镇化释放的人口结构红利,应该完善就业服务体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劳动参与效率,同时通过资金、机构和服务三重保障,提高农村地区社会养老水平.  相似文献   

7.
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卫生服务公平性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追求卫生服务公平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主要包括三种:卫生资源分布的公平性、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和卫生服务筹资的公平性。国际性的医疗卫生实践表明,社区卫生服务是成本效益很好的干预措施,也是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的卫生服务领域。在我国,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的需要、实现卫生服务公平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使参加医疗保障、筹资、医疗资源配置、卫生服务利用四方面的公平性得到改善,达到政府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兼顾公平的目的.其中,保健基金是新加坡政府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对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公平性改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保障新加坡所有的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保健基金能够顺利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政策导向是其关键因素.保健基金体现了新加坡政府在保障公平性的基础上实现制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区域分布不平衡,其存量将进一步增加;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有许多现实可能性和有利条件,又有诸多制约因素,但总的来说是机遇与潜力大于挑战与困难.今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基本思路,是加快多元城镇化进程、发展非正规就业、寻找乡镇企业发展的新契机、开发农业和农村内部就业潜力、统筹城乡就业、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地理分布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协调好人与自然、劳动者与生产要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的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贫困地区,贫困程度深重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发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我国贫困人口分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少数民族人口和贫困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重合.要充分认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的长期性、艰巨性,必须分两阶段实施贫困地区发展目标.转移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乡村医生收入水平及影响因素——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医生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植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卫生服务工作者,对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目前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常住人口减少的背景下,对重庆市的乡村医生收入水平和来源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乡村医生的收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增加村医收入,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出了政策性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传统体制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政府承担的责任带有偏向性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 ,从而对促进劳动力转移、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和加快经济发展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城乡和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赖于政府的推动 ,并充分体现公平性。覆盖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具有多层次 ,适用不同对象需求的特点 ,逐步形成沟通城乡劳动力市场 ,城乡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贵州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素质的差异,一些生产条件较好的坝子地区劳动力大量转移出去,导致粮食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压力;与此同时,一些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的劳动力转移效果较差,相当数量的劳动力转移不出去,导致环境压力依然存在,脱贫难度大.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推动农村人口的梯度转移及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以第二、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论述了各乡、苏木、农场人口分布差异及其变化.三大自然区域人口分布差异及其变化;论述了乡、苏木、农场人口密度及其变化,各类经济区人口密度及其变化;论述了城镇人口戮量、规模及其分布的变化,城市人口、小城镇人口的分布;论述了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相似文献   

15.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各地的少数民族有51个,人口540万,其中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17个县(市、区),101个民族乡。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大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因而要促进湖南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须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村在我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人口、经济等各个方面看,没有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十分…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8,(5):227-234
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效率是公共医疗资源非均衡治理研究的焦点问题。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探讨公立医院资源配置的利益格局和社会网络环境,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度江苏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效率,并实证检验网络中心性、网络密度和网络结构洞对江苏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江苏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和区域性特征,网络中心性、网络密度和网络结构洞都对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效率有着显著影响,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的网络关系影响表明公立医院资源配置存在地区"马太效应"和"空心化"问题,抑制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建议从建立网络互惠性的双向机制、加强医师共享制度的队伍建设和强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导向等方面来提升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大量需求以及国家政策对人口管制的松动,在"推-拉"双重合力下,上世纪80年代成千上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追寻他们的"城市梦",从而形成了浩大的人口流动潮.由于转型时期我国人口流动诱因主要是经济因素,所以流动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东部沿海人口流入地区,人口流动规模大,空间分布集中;流动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以中青年女性为主,学历结构以中小学为主;流动人口留城意愿强烈,持续居住时间长.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沅水中上游地区的人口发展过程中,外来移民有着重大影响。移民既有力促进了这一地区的人口增长,从而缩小了与湖南东部地区在人口数量上的差距,又使这一地区内部的人口增长表现得不平衡,从而加大了这一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平衡状况。这种人口发展特点对区域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经济改革带来的农村经济增长和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相继出台,我省贫困地区治贫致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78年至1994年年均减少贫困人口85.71万人。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经济基础的薄弱.全省还有31个贫困县,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达402万人.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逐步缩小地区差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是实现邓小平同志“分三步走”、进而达到共同富裕重大构想的一项战略任务。一、贫困现状透视湖南现有贫困人口402万人.其中72.4%分布在31个贫困县,还有110.96万贫困人口分布在36个…  相似文献   

20.
人口红利效应、产业升级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力大量流入为长三角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形成了人口红利效应,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研究表明:(1)劳动力流入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工业区兴起和集聚、产业带的形成;(2)劳动力流入的人口红利效应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竞争力提升;(3)在后人口红利期,长三角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需要转型,以应对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同时根据长三角经济发展和人口红利效应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促进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战略选择和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