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迁老人的产生与当前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随迁老人离开自己长期居住的乡村,随子女寄居于"陌生的"城市,其能否顺利地融入城市社会,事关个体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基于社会记忆功能与社区融入维度的二维分析框架,根据对南京市三个社区的随迁老人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的多次深度访谈,着重分析随迁老人所保留的传统乡村社会记忆对其逐步融入城市社区所存在的诸多障碍。社会记忆的可建构特征为其整合功能、认识功能、规范功能、传承功能以及批判功能的发挥,并推动随迁老人融入城市社区提供了理论支撑;社区融入的经济整合、文化接纳、行为适应与身份认同四个维度的划分为随迁老人融入城市社会提供了可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2.
社区作为灾害发生的第一现场和直接应对者,其灾害预警即“最后一英里”的问题被普遍视为预警系统建设中现实而又具体的挑战,因此建立一种基于社区的全面有效的预警系统对灾害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比较国内外关于社区灾害预警的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过程与决策、信息与技术、机制与网络、资源与情境四个社区预警的分析维度,以及基于这四个维度的集成框架,目的是从社区预警的全面有效性出发,系统认识基于社区的预警系统以及如何从不同维度提高社区预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主旨是在中国乡村社区的环境中提出一个社区社会资本的衡量方法,希望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的概念建构社区社会资本的主要构成维度,包括关系、结构与认知三个维度,讨论了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在对汶川震后乡村社区调查数据分析后,本文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得到了社区社会资本各维度的指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现关系型社区社会资本和结构型社区社会资本相互影响,而前者对认知型社区社会资本有正向影响,后者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社区统战工作就是做共同居住在一个社区内的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结构以及具有不同爱好和特长的统战对象的统战工作。社区统战工作具有地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复杂性、服务性等基本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强社区统战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社区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的扩大和延伸,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可以提高和扩大社区和社区成员的社会资本。社区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社会转型、城市工作重心下移,必然要求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社区统战对象不断增多,迫切要求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社区建设和管理,需要加强社区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5.
杨义 《中国社会科学》2012,(2):181-204,208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标志性的前驱人物,鲁迅与先秦诸子的关系,牵动着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型的灵敏的感应神经。要解开鲁迅思想最深处的情结,必须从其诸子观入手。鲁迅复合型的诸子观展现为四个维度:启蒙思想是鲁迅诸子观敞开或开放的大门,通向鲁迅的各个时期、各种文体;文学和文化史研究是鲁迅诸子观的基础,给其诸子评述输入丰沛的元气;小说想象和杂文神思,则是鲁迅表现其诸子观的两座回廊。它们共同组合成鲁迅"诸子观博物馆"。鲁迅诸子观之四个维度的差异性,统一于鲁迅进行文化革新的"现在性"。文化是一个过程,不能以凝止的"现在性"代替"过程性",应在新的现代性高度上沟通鲁迅与先秦诸子多种多样的智慧形态,将之各得其所地转化和重组到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现代大国文化总体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菊华 《中国社会科学》2015,(2):61-79,203,204
通过对2013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个人数据和社区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以经济整合、社会适应、文化习得和心理认同四个维度测量,发现流动人口的总体社会融入水平一般,且各维度的融入状况差别较大:制度约束和结构排斥使得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融入进程严重滞后于文化和心理方面的融入,凸显融入的差异性;乡—城流动人口的融入水平不如城—城流动人口的融入水平,表现出融入的分层性;良好的社区服务与接纳环境可有效推进融入进程,凸显融入的社区依赖性;流入地和流出地以及流动人口和本地市民的联接影响流动人口的融入进程,凸显融入的互动性。推进融入既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消除歧视、排斥的制度障碍,以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区氛围。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在变迁中重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经历了公社制、村民自治两次大的历史变迁。当前内外力量变化推动农村社区形态及性质变迁,使社区管理体制再次处于变革的十字路口。多元主体参与是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演进方向,当前实践中的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为社区管理体制的重建提供了直接的经验借鉴。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从基本理念、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模式四个方面入手重建农村社区管理体制,也为农村基层治理的优化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8.
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的关系究竟是"同质相容"还是"异质互补",这一问题至今未有明确结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基于国内122个社区1 571份居民调查问卷数据,探究社区异质性、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凝聚力之间的关联机制,剖析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在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社区社会结构异质性、社区环境质量异质性以及社区文化异质性均有助于促进登记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仅与社区环境质量异质性正相关。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有利于提升社区凝聚力,相比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类社区社会组织在提升社区凝聚力方面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吴继侠 《理论界》2010,(1):47-48
影响社区发展的因素:一是社会资本的缺失;二是对社区现有资产整合不足。之所以造成以上两个问题主要由于宏观层次的社会环境变迁,中观层次的社区治理体制缺乏创新及社区内微观基础活力不足等因素所造成。社区发展应在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社区资产基础上培育社区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研究社区广场舞管理,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视野。对广场舞社区管理制度框架进行分析,尤其是对社区居民关系等管理主体从系统论角度分析,研究其在系统中的状态以及构成的系统秩序,解析和评估社区广场舞管理;运用结构化理论,既重视行动者的策略行为,也重视其建构的结构力量,对广场舞外部环境因素、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提出对社区广场舞管理人员选拔、培养的管理,特别针对年轻管理人员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有助于深化社区广场舞管理人员培训的多元化、一体化、个体指标差异化。  相似文献   

11.
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目标。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社区资源整合以及社区公共精神是社区治理的三个基本维度。云浮市金龙社区在"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共同体治理中,组织多方参与主体、整合多方资源平台、培养社区公共精神的做法对城市社区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种社区类型,人口流入型社区并非是单一的整体,而是存在多种社区类型。随着基层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治理效能的提高,社区成员既可以通过集中空间、节约资源开展公共服务和公共活动,也可以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优化人口结构实现社区整合。基于空间结构和社会整合双重维度,对人口流入型社区的分类治理展开分析,建构了集体单元社区、集体分散社区、弱集体单元社区、弱集体分散社区四种理想类型。以上四种社区类型处于不稳定的发展中,其治理结构也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通过对四个典型治理案例的比较发现,社区集体程度越强,分散程度越低,乡村社区的自主性越强,越会利用社区自身的资源进行社区的治理与整合。社区集体整合能力越弱,分散程度越高,就越期待政府的干预治理。而处于中间阶段的社区,则会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多种社区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以保证社区服务的完整性与社区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以一个单位型社区的变迁为个案,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从社区文化、社区参与以及制度性作用这3个要素分析单位制度对社区变迁过程和社区内部整合的影响,反映出在我国当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单位社区的消解以及单位社区走向城市社区的必然趋势。单位社区的转型,对我国现代城市社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描述这一单位社区的变迁,进而引发思考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一转变,并从单位、居委会和社区自治组织三个方面出发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社区文化在发展社区旅游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社区旅游过程中,社区文化能为社区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升社区旅游的吸引力,营造良好的社区旅游环境以及引领社区旅游的规划与发展。要进一步发挥社区文化在发展社区旅游中的作用,应提高对社区文化功能的认识,为社区旅游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旅游的可参与性;深入挖掘社区文化内涵,提升社区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合理开发利用社区文化资源,促进社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郑文 《广西社会科学》2005,(11):167-168,171
城市社区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深入我国城市社区,带给社区文化建设以新的机遇、活力。同时,互联网又具有两面性,它对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应努力加强我国城市社区的网络管理,不断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构建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16.
论社区自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匡夫  李天妤 《东岳论丛》2002,23(2):43-45,71
急剧走近的“社区自治” ,既是一个热点实践问题 ,又是一个焦点理论问题。自治是一切社会组织的生命线 ;而专门机构、专政机关则是国家的根本维系。社区的出现远远早于国家 ,并将在国家消亡后长期存在下去。它是社会的物质外壳与载体 ;社会则是社区的内容和本质。社区既然属于社会范畴 ,不讲自治 ,就没有生机和活力。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委会和村委会覆盖了全国每一个基层社区和每一个公民 ,应当以其为主要阵地 ,以“直选”为突破口 ,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全面搞好社区工作。各级政权机关 ,兼任社会组织和国家机构双重角色 ,在充分发挥其专政功能的同时 ,尤其要全力体现其高层次自治组织的管理、协调功能 ,使我国全部社区进入健康、高速、稳定发展的统一程序。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区道德建设的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道德建设是我国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社区建设理论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本文拟从社区道德建设的经验角度,提出了社区道德建设是社区建设"生命线"的观点,总结了社区道德建设坚持"四个结合"、社区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等经验,为社区道德建设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互助、正义、重义轻利、守望相助,是传统赋予我们的道德准则;人文、互助、自主,让人与人之间告别冷漠,充满真情和温馨,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社区精神。现代化过程中自下而上的社会流动和垂直化社会结构的出现,抽尽了社区的水分和营养,榨干了社区的资源和财富,肢解了社区机体的内部联系,社区越来越空洞化、贫困化和松散化。人文社区建设就是重建社区机体内部人际之间的有机联系,再造社区自身的活力和价值,激活公民对社区的依恋、认同和骄傲之情,使我们的社会竖起社会正义、人本文化和社区精神的旗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青岛市四区中三个"村改居"社区和两个城市社区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两类社区在管理模式、社区经济、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状况以及社区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方面存在差异,差异的形成在于国家行政性力量、社区经济实体、社区最初形成方式、社区所处发展阶段及居民需求的影响等。因此,两类社区的发展应实行不同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基础,只有每一个社区都和谐,才有可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社区文化是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境界和整体素质、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社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有效手段。在和谐社区建设中推进文化发展大繁荣,必须制定社区文化发展的规划,整合社区文化资源,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完善社区文化建设机制,筹措社区文化建设资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