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在世界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两难矛盾。近现代以来,这个矛盾一直困扰着致力于探索中国发展之路的中国人,许多关于发展和现代化的重大争论都由此产生。就现代而言,落后国家在发展形式上跨越了资本主义阶段,不等于在内容上已经解决了发展的难题和矛盾。我们所面临的是,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后现代的问题又已逼到面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充分利用西方现代化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寻求一条更为合理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论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现代化是普遍受到各界注目的教育改革课题。教育现代化是指让教育从传统迈向现代,以便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步。教育现代化隐藏的假设是教育不够现代,它是老旧的,是需要更新的。各界人士,尤其是教育界人士希望采取必要的手段,积极创造现代化的教育历程,培养现代人的新特质,包括现代社会所需的思想、观念、知识、技能和情操等。本文从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入手,对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本质,以及二者的内在关系进行剖析,以期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推动教育现代化工作,需要掌握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才能…  相似文献   

3.
论法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法律价值董长春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困扰并不是物质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的模式和标准问题,而是价值现代化的模式和标准问题,是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现代社会的价值关系与那个社会的真实性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每深入一步地发展都昭示着社会现代化进程本...  相似文献   

4.
从儒学的形成发展谈其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儒学的形成发展谈其现代化邱高兴儒学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在今天,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日显尖锐,儒学作为一种传统的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也有着冲突.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究竟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它的理论是不是已经发展到了尽头?这些问题在我们进行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发展与未来人学的任务戴木才(一)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给予人类的不仅仅是活力和繁荣,同时也有压力和危机。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人类生活在现代化社会中也同以往一样面临着许多障碍与困扰。人的问题,包括人在现代世界中的地位问题,人的未来、人的发展和作为个性的...  相似文献   

6.
杨翰卿 《中州学刊》2002,(1):111-115
儒学在东亚国家和地区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东亚国家近现代时期主要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是现代东亚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文化基础。现代东亚文明在精神层面其核心是现代东亚价值,这种价值观的思想根基显然是儒学。事实已经和仍在继续证明,东亚模式基本是成功的、有活力的。儒家文化既处于东亚模式的结构性关系中,又处于历时性关系中,随着东亚模式的更新、完善和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的塑造。因此,儒家文化可以与现代化相结合,现代化割不断与传统的联系,在具有深厚儒家文化传统的历史背景中发展现代化事业,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这种儒家文化传统资源,应当是现代化实践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要求实现人的现代化,同时现代化进程的一定阶段创造了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为现代人提供了独特的生活方式。然而大众文化与人的现代性的发展之间又存在某种不完全相关、甚至是负相关的关系。这一矛盾的出现提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文化和人的关系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完成社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大众文化的兴起,继而成为市场与文化、人与社会相沟通的一个交汇点,把我们带进了现代性不同展示方式的发展和对立中。大众文化传播中的优势和弊端,既为人的现代性的发展创造了条…  相似文献   

8.
现代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方松华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乃是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极为重要的课题,这个论题既关系中国向何处去这一世纪难题,又牵涉到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业已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方兴未艾之际,它便...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经济源于何时,应如何划分它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多年来这个问题在理论界始终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结论。笔者经多次查阅中国经济史料,对此问题试图提一拙见。一、关于中国现代经济的起点问题所谓现代经济,应该是以现代化为主要目标,以机器大工业为主要特征,以现...  相似文献   

10.
现代管理方法是现代化大生产的产物,是现代化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对经济发展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用更直接。必须重视现代管理方法的推广应用,注意解决其中的问题。一、必须重视现代管理方法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管理方法是从管理理论到管理实践的桥梁。一定的管理方法是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表明,每当社会生产力取得新的进展,在各种知识领域获得新的突破时,都会有一些新的方法带入管理领域。这些新的方法在管理实践中运用并得到完善后,又进一步促进…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而国家建设是现代国家的形成及其过程。现代化和国家建设是走向现代国家的两个重要条件。对于特定国家而言,要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不仅需要国家建设,而且需要实现现代化。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现代化与国家建设的启动时间不同,现代化与国家建设呈现的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就近现代以来的中国而言,“现代化”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主题,而与之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现代性”主题的凸显则要晚得多.在中国语境下,“现代化”理论侧重于探讨中国如何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而近几十年才在中国兴起的“现代性”理论则更多地探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与问题.从“现代化”到“现代性”的理论嬗变,昭示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问题的迁衍.应当及时厘清从这一理论嬗变中折射出来的问题迁衍,以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方俊 《齐鲁学刊》2007,(5):136-139
西方对于现代化的研究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以"现代化理论"正式命名的理论。现代化理论回答了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特征以及路径,并且在与诸多社会发展理论的交锋中修正发展。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在借鉴现代化理论的同时,主要是对其理论的扬弃,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思想,现阶段主要是面对各种社会矛盾,力图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西方学者都对落后国家的现代化问题进行过专门的理论研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理论。对这两种理论进行反思,不但能让人们正确理解两种现代化理论的实质,而且能启发人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和金融危机时期如何把握自身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农民现代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成为促进农民从传统到现代转变,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依附理论”产生于“第三世界国家”探索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之下,该理论的兴起表面上是为了应对以普拉维什为代表的“发展主义”在拉美的实践危机,实质上则是对西方“现代化”的另一种抗争。它在理论渊源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和几乎同时代相对式微的“发展主义”;运用“中心-外围”分析框架剖析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处于“依附地位”的原因以及如何“走出依附”;抨击了带有“欧洲中心主义”色彩的西方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在“第三世界国家”产生了广泛影响,至今仍被国际上公认为一种独树一帜的学说。这一立足于发展中国家自身国情来探讨现代化的理论,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由邓小平首先提出并在实践中日渐丰富、成熟的小康社会理论是一条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小康社会理论是对近代中国盛行的大同理想,特别是毛泽东时代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中革命浪漫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扬弃。小康社会理论对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不注重宏大、辉煌、光彩夺目,而注重切实可行。从选择的角度看,可以说是一种理性的次优选择。小康理论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重视搞活国有经济,但其目的是要建立真正公正的经济体制,所以它更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意义。小康理论主张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摒弃过去那种城乡分隔的二元结构,走城乡互动,共同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主张重视城市发展规律,建设有活力、有个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人文城市。  相似文献   

18.
马妮  陈爱梅 《北方论丛》2011,(5):156-159
社会发展理论主要有几个阶段,一是发展理论,或者叫做现代化理论;二是后发展理论;三是新发展主义。这三个阶段都偏于关注后发展国家的社会发展问题。借鉴这三个理论,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在政治体制、经济基础及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实际特点,指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道路应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现代化"理念的形成及内涵流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书钦 《河北学刊》2005,25(1):187-193
早于2D世纪50年代西方学术界全面阐述现代化理论约二十年,中国知识界即于30年代阐述了自己的现代化理念。这种现代化理念,成为三四十年代他们设计中国发展路向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点。"现代化"概念,由中西文化讨论中的"西化"概念引申而来。它被知识界广泛使用,实际上要早于1933年7月《申报月刊》所组织的现代化讨论。由"西化"转变为"现代化",意味着文化认识坐标由"中"与"西"的地城坐标向"中古"与"现代"的时代坐标的转换。三四十年代,"现代化"内涵也有一个由空泛的文化问题向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等社会经济问题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关于拉美国家现代化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对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初步研究,对“拉国家现代化的起始时间”、“发展模式转换的‘钟摆现象’”、“工业进程的大反复”、“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社会变迁与社会分化”、“政治现代化的曲折经历”等重要现象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即:如果过分依赖于指标体系去判断问题,很可能会使研究工作陷入某种误区;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在不同的文化、历史、国情等背景下进行的,从这些进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即便是客观的、严谨的,也不可能为当代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一条现成的现代化道路,拉美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当代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必须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而对这条道路的探索,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应当贯穿于现代化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