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选取我国制造业2004-2008年的面版数据,考察了制造业整体和制造业不同要素密集部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制造业总体而言,外商直接投资为正向溢出,进一步进行行业结构分组后发现,技术密集型的FDI也为正向溢出,劳动密集型的FDI技术溢出效应则不明显.文章分析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使用制造业1999~2006年的面板数据,从整体和分行业角度检验了FDI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及其渠道.研究发现,尽管整体上FDI水平、人力资本和后向溢出渠道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但人力资本交互项的结果表明其作用还很有限.分行业检验发现,在中高技术行业中,当期FDI的溢出效应都不明显.而且由于内资企业员工向外资的单向流动,反而产生了反向溢出.研究结果还表明,不论从整体角度还是分行业角度,内资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对内资企业生产率提升都很微弱.  相似文献   

3.
杨公遂  利龚 《东岳论丛》2012,33(4):136-140
东道国对FDI技术溢出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其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反之,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又促进了东道国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笔者选取软件服务业这一技术密集型行业,基于中印两国经验进行比较,同时运用心理学中著名的“马太效应”加以分析,试图为中国在软件服务业如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与FDI技术溢出的联动关系上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最后为我国软件服务业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分区域2001-2007年数据,从市场体制、外资鼓励政策、金融市场效率、市场分割等四个制度彩响入手,实证研究制度因素对中国制造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上述四种制度因素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造相应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分析了具体制造业在1998~2007年间的生产率及贸易开放度增长特征,并分析了面板数据结构下制造业层面的贸易开放度和生产率关系,构造了纯地理因素的贸易开放度工具变量克服贸易开放度的内生性,实证结果显示:引入工具变量后,贸易开放度对制造业整体的劳动生产率外溢效应不显著;进口依存度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了显著负向外溢效应;贸易开放度对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来自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1991-2005年间流入中国的FDI数据,实证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FDI规模和FDI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FDI的影响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开放政策、地理距离和基础设施状况等东道国特征的制约.不同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FDI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技术密集型行业FDI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反应程度最敏感,其次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最小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这意味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吸引更多的技术密集型FDI,进而可以提高我国吸引FDI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对广东省与江西省两个差异显著的省区制造业集聚状况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从区域方面对比分析,发现制造业在江西省比广东省在空间上更为集聚;从行业方面分析,发现两省最为集聚的产业基本上是一些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最为分散的产业是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一些资源加工型行业、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在广东省与江西省集聚态势差异显著。实证分析表明,影响两省制造业集聚的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存在着相似性。导致差异的原因源于制造业在不同省区的自然优势、集聚效应以及内涵的差异,但政策与制度因素仍然是主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生产开放性和要素异质性的前提下,将内外资要素共同融入到生产函数中,运用1995—2003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考察转型期结构调整的绩效。我们发现,这一时期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引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较明显,而与一些文献认为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效率改善最明显的结论不同,本文发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大。从要素产出水平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规模效应不显著,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则处于扩大增长的阶段。劳动要素尤其是内资劳动要素在生产中的产出弹性普遍较高,这启示我国制造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不同要素使用比例,更加重视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在扩大吸引外资过程中,由注重引进物质资本转向重视外资对我国人才培养和管理理念熏陶。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我国规模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考察了FDI对我国本土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主要结论包括:FDI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影响是双向的,同时存在挤出效应和溢出效应;基于竞争渠道所产生的出口溢出总体为负,基于信息渠道和示范渠道所产生的出口溢出效应总体为正;不同外向性程度的FDI对我国本土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FDI技术溢出效果不仅取决于外资技术的先进性,更取决于本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文章从FDI技术吸收能力视角,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模型,系统分析了基础设施、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本、金融市场、市场机制等对新疆FDI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并为新疆在引资过程中提高FDI技术溢出效果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是外国直接投资内含的人力资本、研发、管理经验等无形资本的非自愿扩散。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FDI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成果,分析了FDI技术外溢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如何更大地发挥FDI技术外溢效应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曲玥 《西部论坛》2015,(1):42-50
在分析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和劳动力成本冲击的基础上,采用1998—2008年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测算并分析在刘易斯转折点前后,制造业以及其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转变,并分别分析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制造业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正经历在从二元经济模式向新古典经济模式的转变,优先发展的沿海地区会更早地经历劳动供给的短缺而面临“用工荒”,吸引制造业向沿海地区集中的产业集聚效应已然式微;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人口红利较东部沿海地区可能维系更长的时间,引导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要素成本效应则逐渐增强;目前,上述作用和趋势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3.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发达国家纷纷进行了产业升级和转移,将对外投资的重心放在了高技术产业,如将高技术产业中的加工、组装、研发等部门向我国转移。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关系到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强弱。这意味着外商直接投资为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高技术产业在引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了障碍。为此,通过从3个方面对FDI技术外溢与高技术产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引进FDI推动该产业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FDI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选取2008年我国31个省市区3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竞争分析框架,分析发现:外资企业对我国内资企业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但并不是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内外资企业之间的市场共同度、资源相似性越高,则溢出效应就越低,挤出效应越大,且溢出效应可能小于挤出效应。因此,我国企业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以提高资本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要摒弃模仿式战略,走差异化道路;也要合理地引导FD I的地域行业分布,以形成外资与内资企业适度竞争、相互学习的良性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基于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87—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制造业部门中资本与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1987—2013年整个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是偏向资本的,并且其各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基本偏向资本;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整个制造业就业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与1987—1999年相比,2000—2013年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下降;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资本替代劳动特征,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对劳动的替代较小,而工资上涨进一步诱导行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为保障就业稳定增长,应加强对前沿技术引进的宏观调控和管理,降低资本替代劳动的速度,实现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技术溢出与本土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并产生广泛的经济效应。本文基于江苏省三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为样本的微观企业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软件行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获得的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国际软件外包获得了技术溢出,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在技术外溢的多种可能途径中,人力资本作用最为突出,发包方技术转移较为显著,政府服务通过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等途径间接影响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提升了本土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曲玥 《西部论坛》2016,(5):90-99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密集程度与出口程度具有正相关性,但到达“刘易斯转折点”(2004年左右)后,随着普通工人工资的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出口方面的表现逐渐受到削弱。采用2000—2008年我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分阶段、分类型测算其出口份额和资本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份额显著下降,其中劳动力成本占比越高的企业受到的冲击越大;同时,制造业企业也逐渐采用资本替代劳动的方式进行产业升级,以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根据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东部地区应逐步发展高端产业,中西部地区应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进一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技术引进来源地的不同可能是其技术结构差异的重要原因.将技术结构分为技术等级(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类型(技术进步偏向)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技术结构;将技术引进来源地区分为港澳台地区和其他地区(发达国家),分析不同来源地的技术溢出(进口技术溢出和FDI技术溢出)对长三角和珠三角技术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世纪90年代为分界点,珠三角的技术等级从高于长三角转为低于长三角;长三角的技术类型为资本偏向型,而珠三角的技术类型为劳动偏向型;来源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促进了长三角技术等级的提升,并使其技术类型朝资本偏向型方向发展;来源于港澳台地区的技术溢出抑制了珠三角技术等级的提升,且使其技术类型朝劳动偏向型方向发展.不同来源地的技术引进对地区技术结构有不同的影响,各地区应根据自生的产业发展需求和要素禀赋结构选择适配的引进技术,并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以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FDI影响贸易顺差:基于两缺口模型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钱纳里两缺口模型进行的理论分析显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增长可以无条件地增加其贸易顺差,而FDI扩大贸易顺差则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即产出一资本(由FDI与国内资本组成的总资本)比必须大于临界值.对此,本文不仅从产业结构转移、技术外溢、两种体制的投资比赛和劳动力的资本配备等方面给予了理论阐释,而且还运用30个省份的数据作了面板协整经验,实证结果显示:FDI和固定资产投资对贸易顺差具有抑制效应,而城镇劳动力则向上拉动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