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本文运用坚实史证,考定《庄子》大全本的编纂者必为先于司马迁的淮南王刘安;进而考定刘安出于特殊政治意图,在魏牟版《庄子》初始本(二十九篇)的基础上,新增二十三篇,编纂了《庄子》大全本(五十二篇)。然后考定郭象版《庄子》删改本(三十三篇)所删十九篇的篇名及其原初分类,从而考定刘安版的篇目及其分类。  相似文献   

2.
《汉书·艺文志》的权威谬见"魏牟先庄子",导致后人误将小庄子49岁的魏牟视为"先庄子",张湛伪《列子》据此编入魏牟事迹,学界据此认定言及"魏牟"的《庄子·秋水》《庄子·让王》乃至一切外杂篇均为庄撰,导致庄子再传弟子魏牟隐入历史忘川,魏牟编纂《庄子》初始本湮灭两千年。本文钩稽抉发隐于旧籍的十二条魏牟史料,运用确凿史实,考定魏牟生平,还原庄学真相。  相似文献   

3.
张明 《兰州学刊》2013,(7):68-72
《世说》刘注共引《庄子》13处,其中11处见于今本《庄子》且与今本《庄子》在文字上存在着一些差异,另外2处不见于今本《庄子》。刘注作注使用的《庄子》有郭象注本、司马彪注本和郭象、向秀共同注本。刘注所引《庄子》对今本《庄子》中某些文献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帮助,刘注也保存了两条《庄子》佚文。另外,对刘注引文的改动应该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庄子》内篇与《周易》本经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庄子》内篇借鉴了《周易》本经六位成章的结构方式 ,每篇由六部分组成 ,遵循六段成篇的原则。《庄子》内篇由七篇组成 ,其篇数、每篇论述内容的确定 ,先后顺序的排列 ,则又是借鉴坤卦七爻而来  相似文献   

5.
郭象版《庄子》删改本,比刘安版《庄子》大全本少十九篇四万余言。从南宋王应麟到今人王叔岷,历代学者所辑《庄子》佚文共计三千余言,不及郭删四万余言的十分之一。拙著《庄子复原本》补入佚文六百余字,仅占已知佚文的五分之一,五分之四的已知佚文难以补入。本文举例辨析若干佚文,以窥刘安版概貌,探究郭象删改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黄威 《船山学刊》2007,(4):63-64
《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文涉及到《庄子》篇数的记载,且不同版本中有"三十三篇"、"廿三篇"两种异文.后世多以此作为《庄子》在汉代已有不同版本流传的依据,但通过对〈庄子》成书过程及《吕氏春秋》高诱注文相关记栽的考察可知,异文均为"五十二篇"之讹.汉代流传的《庄子》当为五十二篇系统之本,在没有其它证据的情况下,不能以《淮南子》高诱注文为依据来说明《庄子》在汉代已有不同版本的流传.  相似文献   

7.
马勇 《阴山学刊》2007,20(3):21-24
王先谦《庄子集解》是庄学中非常重要的书。它基本上是由郭庆藩的《庄子集释》删略辑成,有的地方也“间下己意”,标揭对庄子思想和写作艺术的见解。对于庄学研究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如《庄子》一书的性质和作者等,王先谦也有独到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庄子》中的得道之人为论题,对《庄子·逍遥游》作了解释。首先,从《庄子》内篇《大宗师》和外篇《知北游》两章找到庄子心目中确然存在着得道真人的理念;随后认为《逍遥游》是《庄子》的总纲,而在这个总纲里主要论述的是"得道真人"的含义、特点以及实现的方法途径,以此来揭示人之存在的各种不同的境界,从而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强调自由之极至境界的至高无上性及其实现之可能。  相似文献   

9.
文学经典《庄子》一书具有丰富、多元的审美意蕴,其审美意蕴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功利性与实用性具体肯定而抽象否定;他以丑为美,审丑是为了审美;他推崇自然之美;但重视自然美、社会美和人性美的结合。创作主体、接受客体、文本及世界是《庄子》审美意蕴形成的主要原因。《庄子》审美意蕴的价值应一分为三:一是庄子创造出来的审美意蕴价值;二是《庄子》文本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蕴价值;三是读者接受视野中审美意蕴价值。三者异质同构,分别从不同方面共同建构了内涵丰富、审美价值多维的《庄子》文本。《庄子》用文学的、艺术的形式探讨形而上的哲学和美学问题,阐释"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孙雪霞 《阴山学刊》2008,21(4):52-55
《诗经》是先民的歌唱,其本真的天性原与庄子崇尚自然相契合。庄子时代,儒家学派重视《诗经》,但赋予其过多社会、政治的功用,《诗经》的原生态一定程度遭受破坏。《诗经》在《庄子》中出现频率不高,是庄子独创精神的具体反映。庄子抨击《诗经》,实际上是抨击儒家解诗传统;庄子反恩《诗经》,实际上是反思如何在喧嚣的尘世间保存本真的天性。  相似文献   

11.
出自《庄子》的成语多达350多个,它们在《庄子》一书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修辞作用。论文收集了《中国成语大辞典》、《汉语成语大辞典》以及《汉语成语考释词典》中出自《庄子》的成语,并对其修辞特点进行分析。考察发现,出自《庄子》的成语具有比喻性强、讽喻多、夸张、对偶对举以及借代等特点,这与《庄子》一书的风格是一致的。并且众多成语修辞并非独立运用,通常是两种以上的修辞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姜秉熙 《河北学刊》2015,(1):205-209
概念作为哲学体系的支点,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深入理解该哲学体系的脉络。将不同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进行对比,则有助于确认各思想体系之间的联系和发展顺序上的先后。本文以《列子》中的"天"概念为例,基于原文对其在具体事物、气化系统两个层面上的意义作深入剖析,并将其与《老子》和《庄子》中的"天"作对比,发掘《列子》之思想体系与《老子》、《庄子》的联系与区别,并由此得出《列子》之气化理论在先秦思想史上的位置晚于《庄子》外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南华雪心编》是清代刘凤苞注解《庄子》的代表作。刘凤苞早年就有名气,后来考中进士,辗转仕宦于滇南二十余年,一直郁郁不得志,终因性情耿直,孤傲脱俗,被排挤免官。在这期间他完成了《南华雪心编》的撰写。从刘凤苞的整个人生经历来看,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儒家知识分子,这样的身份及其思想文化背景,直接影响了其注解《庄子》的思想和方法,这主要表现在其"以注经法注庄子"方面。  相似文献   

14.
对《庄子》、《列子》中重出寓言故事的分析,可以为我们考察《庄子》、《列子》之先后提供重要的学理依据。《庄子》引用《列子》,说明《列子》应早于《庄子》。此问题的辩议对梳理道家思想的演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庄子》养生思想是其整个哲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庄子》的哲学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人体生命观及健康观决定了其养生思想的基本风貌。《庄子》的养生思想体现在万物生于阴阳的世界观、"精神生于道"的生命观与"形本生于精"的身体观、"因自然而不益生"的养生原则、"缘督以为经"的中和养生方法论、"心斋"、"坐忘"的养气论、"形全精复"的养神论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瓦尔登湖》和《庄子》分别是梭罗和庄子的代表作。二者在自然观、人生观、政治观,甚至文学表现手法上都存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二者都使用了含义玄奥的寓言,他们崇尚天人合一,要求回归自然;反对人为物欲,追求精神独立;主张无为而治,渴求个人自由。通过《瓦尔登湖》与《庄子》的比较研究,可见酷爱东方哲学的梭罗深受《庄子》道家思想的影响,《庄子》哲学思想成为梭罗思想的源泉和文学创作的题材。  相似文献   

17.
李延仓 《文史哲》2007,(4):29-34
庄子哲学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种"贵道贱物",即强调道体"自然"而物不"自然"的倾向。郭象、成玄英分别从玄学、道教重玄学的视角注、疏《庄子》,改变了庄子对"自然"的理解。郭象《庄子注》解构道体,宣扬"物本自然";成玄英则不仅肯认道体"自然",又主张物性"自然",表现出一种二元的"自然"观念。  相似文献   

18.
关于《庄子》的文学类型,当今学界多以"浪漫"视之,或谓其部分篇章属于现实型文学。然而,进一步考察则会发现,《庄子》总体上属于象征型文学。《庄子》采用"藉外论之"的"寓言"形式来寓理寄意,其"寓言"即是以象征方式表达意理。《庄子》中的寓言在整部著作中占9/10,从而形成了寓言体象征文学的独特风格。因此,《庄子》不仅分属浪漫型文学和现实型文学,更应统属于象征型文学。庄子是中国象征文学无可争议的第一大师。  相似文献   

19.
赣州本《文选》是六臣本系统的第一个本子,与此前合并本的六家本相比,它与明州本的关系更加密切。在"已见"例的增补、增加李善注的内容,采择五臣注入李善注方面,赣州本的编纂者有意识地进行了加强,由此形成了赣州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庄子》研究经历了从冷清到繁荣、从封闭到开放、从偏狭到科学的演进态势。具体说来,建国后的前30年,大陆《庄子》研究几乎随着思想政治运动升降沉浮,致使研究重点多在庄子的哲学方面,对庄子的正面评价也不够,在《庄子》文学研究方面,主要承接鲁迅、闻一多等前代学者关于庄子散文的理论建构而在微观层面有所推进。后30年来,学术界不仅对《庄子》的文学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对《庄子》文学的研究亦逐渐深入、拓展,出现了多角度、专门化的研究,在《庄子》美学及文艺思想、《庄子》的风格、《庄子》的艺术形象、《庄子》与散文、《庄子》与寓言、《庄子》与小说、《庄子》与诗歌、《庄子》与神话、《庄子》文学的比较研究以及《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回顾建国60年《庄子》文学研究的进程,认真总结学术界所取得的成就及不足,对今后《庄子》文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