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谚语是民间口头流行的语言形式,谚语的通俗性特点与禅籍的口语化特征相一致。因此,禅籍中谚语的用例较多。本文以禅籍作为语料背景,从语法的角度,围绕结构成分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对禅籍谚语的活用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以展示谚语在动态运用中的灵活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俗谚是禅宗最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从纯形式上看,可分为谚语和歇后语两种。一方面,禅籍中的俗谚来自民间日常生活,而赋予其独特的宗教意义。另一方面,禅师临时方便随口创造的宗门语,也反馈于民间,变为一般非宗教性的俗谚。禅籍中俗谚的使用,与禅宗基本的宗教观念和农禅的生存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3.
徐琳 《晋阳学刊》2011,(2):142-143
出现在禅籍中的俗语被称为禅籍俗语。温端政在《中国俗语大词典.前言》中指出"俗语应该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禅籍俗语在类型上与其他俗语没有区别,也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4类。  相似文献   

4.
论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芬 《船山学刊》2004,(2):126-129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尤其是唐宋时期,禅宗与诗学、美学的交融互渗现象极为突出.其中的奥秘,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从思维方式这个角度,揭示了诗禅相通的根本.本文依此为契机,拟通过考察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影响,寻绎出传统诗学、美学某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禅籍高频出现的詈称不仅反映了禅宗僧团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特征,也折射出当时禅僧群体的生活状况以及时代风貌。禅籍丰富的詈称既是禅僧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反映禅僧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能够了解到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历史资料,从而对禅宗语言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根源有更清晰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宋代,禅宗发展成为文字禅,禅宗典籍流行,引起士大夫的广泛注意.正是通过对禅宗典籍的解读和参究,宋代诗人在语言艺术上受到很大启发,主要表现在英美新批评理论所阐释的隐喻、悖论和反讽等几个方面.由此,宋诗在唐诗之外开拓出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它是印度佛教与中国老庄思想、魏晋玄学联姻而孕育的一枚无花果。禅悦在中国土大夫阶层蔚然成风,在历史上出现过三次高潮,即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台湾不少现代诗人也不同程度地受禅宗儒染,以禅入诗的现象比较普遍,堪称第四次高潮。禅对台湾现代诗的渗透,具有特定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围。50年代的台湾,现代工业迅猛而畸型发展产生严重的异化现象;海峡的阻隔,使大批背井离乡的台人欲回祖国大陆而不能,于是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成为他们的普遍心态。禅宗便成为他们求得心理平衡或超脱的一…  相似文献   

8.
叶建军 《云梦学刊》2007,28(5):139-141
禅宗文献《祖堂集》中感叹句类型丰富,数量较多。一部分感叹句格式在上古汉语中就已产生,体现了句法格式的延续性;另一部分感叹句格式是晚唐五代时期新兴的,体现了句法格式的发展性。从感叹句这一视角,可以看出《祖堂集》的口语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黄庭坚的诗与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一般评论宋诗,常常举出严羽“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说法。而“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则确乎是宋诗的特征与优长。黄庭坚和在他的影响下开创的江西诗派,也正是在这方面作出了努力并为造成宋诗的独特风格作出了贡献。 黄庭坚“喜与禅僧语”,后人甚至评论他“惟本领为禅学”。事实是就其成绩突出的诗歌创作而言,造成其成就的因素很多,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当代禅宗的影响。禅宗发展到晚唐五代,由“祖师禅”而衍变为“分灯禅”,至北宋,判为“五家七宗”。禅宗各派系已鲜见禅解上的创新与差异,而主要在接引学人、表达禅观上翻新争奇,互相争胜。掸师们上堂示法、请益勘辩,追求机锋俊语,不落窠臼,又发展了如歌如吟的偈颂,在语言技巧方面多有创造。禅门中还形成了有关谈禅技巧的一些理论主张。这样,在禅宗中原来重视言句与否定言句的不同宗风的矛盾中,讲究语言技巧的“文字禅”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大量的禅宗语录(其中包括许多偈颂)在这时被编纂起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禅宗语言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其进行语义、语法、修辞等各个方面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正如公认的语言系统是由组合和聚合两大关系推动的一样,禅语问答中也存在类似的系统,由此衍生出丰富的禅籍语录。本文以《传灯录》为研究对象,来描述禅语问答中的组合和聚合关系,并用二十世纪末兴起的认知语言学及其相关理论对禅语问答进行解释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
佛、禅美学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禅宝藏中有着丰富的美学资料,本文仅掇拾二题.严羽<沧浪诗话>标举的"妙悟"说,是中国古代诗学中可通于西方诗学的灵感说,其源自汉译佛教典籍和东晋僧肇、竺道生等的佛学论著.唐代诗境理论创立之后,"境生于象外"说,亦是佛、禅"以指指月,而月非其指"的发挥.禅宗高士们对这些富于美学意蕴的命题,以他们内心的体悟,以禅诗,作了极佳的表现,从而印证玄妙的命题亦具有审美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兰甲云  周银 《船山学刊》2021,(3):103-112
六祖慧能之前,中国禅宗崇尚出世修行、隐遁潜修、静坐禅观.六祖慧能创祖师禅,一改中国禅林修行方法,主张顿悟.从出世到入世,从如来禅到祖师禅,自慧能起为大转折.六祖慧能的法嗣,神会承慧能之法,与士大夫广泛来往,大力弘扬顿教禅法,为接引大众,神会在破执方式、教授主体、教授对象、语言形式等方面大兴方便之门,对禅宗的发展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3.
早在镰仓时期,伴随着日本临济禅宗的确立,在禅儒一致的构造下,朱子学的相关典籍就以禅僧为载体传入日本。就朱子学这一学问体系的承载而言,由于专门承载朱子学的日本儒者阶层的长久性缺失,导致中世日本的朱子学实际上不得不依托禅儒一致的构造而得以被动地存在着。但是,正因为禅儒一致构造的存在,造就了以禅僧面目出现的儒学问僧,其对朱子学的钻研,为江户时代日本朱子学的兴盛提供了学术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佛教文献中对如来禅与祖师禅的相关论述 ,概括出两种禅法的主要含义 ,并且指出 :其区别在于藉教悟宗与教外别传、真心体用与自心显用、渐修顿悟与无修顿悟、人格理想与艺术境界四个不同的方面 ;其历史界限为从菩提达摩至弘忍是如来禅 ,从慧能至禅宗五家形成前是由如来禅向祖师禅的过渡形态 ,五家的形成标志着禅宗进入祖师禅阶段 ;祖师禅的提出与流传是受中国固有文化影响的结果 ,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和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禅籍俗语语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春媛 《兰州学刊》2007,(2):204-205
禅籍俗语的语义在动态使用中往往有别于其他语境,它们被赋予了禅的意韵.论文从禅籍俗语的字面意义、实际意义和终极意义三个方面着手来论述了禅籍俗语语用语义的多样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禅诗的“归家”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心见性是参禅悟道的旨归,禅宗常以"归家"喻回归本性真心,由此,"归家"便成了禅诗的核心主题.大量的禅诗皆围绕"归家"主题而展开."归家"的过程即由迷而悟的过程,体现了禅宗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对生命存在本质的深沉思考,对生命终极价值的探索.禅僧们把这种独特的生命体验表现在诗歌中,形成了禅诗独特的审美特质.本文拟从迷失——呼唤——思乡——寻路——回家这一条"归家"之路,对禅诗如何展现存在之思作一粗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对禅之理解及禅宗色彩观在文人画中的"自行呈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意为"止观"、"沉思"、"静虑"的"禅"是将主体浸入教理的活泼泼的直观性体验,它维持了"宗教"活的生命;2〉禅宗色彩观当是禅宗理论的自然衍生和凸现。庄禅一脉,不可两分。不是现象界的色彩不是知性语言,而是与诗性的描述性语言同质的"摹状词"意义的色彩(素淡-虚空之黑白)承担了本体论(庄子之"道"、禅性性"空");3〉禅宗色彩观在文人画中"自行呈现":中国封建后期士大夫阶层禅悦之风大盛,这时的文士画家心理应是儒、道、玄思想积淀经由禅宗综合起作用。深受禅之影响的文人画取代青绿成为画坛盟主是历史而宿命更是境界追求般选择了黑白之韵;4〉禅艺合流,禅以荒寒清冷为最高境,文人画即以"深情冷眼"的荒寒境为最高美学意境。  相似文献   

18.
一在二十世纪的禅宗研究方面,日本学者入矢义高创立了语言学派。他们把禅宗语言当作珍贵的活化石,把汗牛充栋的禅宗典籍视为一座语言宝库。这种禅宗研究的语言学方法在中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因为禅宗是一种中国化的佛教,禅宗语言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所以中国的禅宗学者可谓天生丽质,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本土优势,对禅宗语言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硕果累累,为禅学的兴盛,为东学西渐作出了贡献。禅宗研究的语言学派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因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法国思想大师萨特指出:“语言不是附加在为他的存在上的现象:它原本就是为他的存在,就是…  相似文献   

19.
看话禅的修行实践在唐代末期就开始出现,宋代以后成为临济宗的主要特色。看话禅意在把禅师们从公案文字中解脱出来,扭转禅风,归向禅宗明心见性的本旨。云南鸡足山禅宗看话禅源自江南禅宗,从元代开始有鸡足山僧人普通等参学于江南临济明本,回滇后住鸡足山修持看话禅。从高奣映《鸡足山志》中记载的鸡足山诸禅师的看话禅的行实来看,看话禅已经是鸡足山僧人普遍的修持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诗禅相融,是古诗文化精神中一个极具魅力、奇妙绝伦的一个艺术元素。中国古代诗人,大多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禅宗的影响。本文从诗与禅的关系、诗禅相融的形态及其发展等方面,探析中国古代诗歌的禅宗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