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额信贷高利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额信贷在我国扶贫系统试点取得一定成绩,但其应采取高利率还是低利率,高利率是否就一定有利于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学者各有看法。从较为理性的经济学视角,探讨小额信贷高利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分别从交易成本理论,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和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出发,得出小额信贷应实行较高利率才是明智的,高利率有利于机构的发展。为有效处理好小额信贷高利率和服务三农之间的关系,提出从小额信贷机构创新制度、加强法制和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三个方面入手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小额信贷机构在我国发展迅猛,在服务三农上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发展的同时商业化趋势越发明显,小额信贷机构不再单纯以扶贫作为最终目标,建立的初衷已逐渐开始违背,目标偏离现象越发严重,其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阻碍。实际上,小额信贷机构真正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双重目标。因而在2009年社会绩效概念提出后,机构的关注点从最初的长期关注财务绩效逐渐跨到社会绩效。研究发现社会绩效的提高可从不同角度促进机构财务绩效。我们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并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以此对小额信贷机构的社会绩效进行研究,评估当前我国公益性和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的社会绩效的基本情况,并对此分析发现两种小额信贷机构侧重点不一样,但总体上对社会绩效的关注还是不够重视,真正意义上的小额信贷机构发展还是需要注重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3.
小额信贷机构自设立之初便承担着为贫困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社会目标),以及维持自身经营和财务可持续性(财务目标)的双重目标。近年来,国外关于小额信贷机构的研究呈现出从定性分析到定量研究,从案例分析到区域对比的变化过程。相应的,研究内容也从最初的宏观层面扩展到机构绩效评价、风险治理机制等中微观方面。本文从小额信贷机构双重目标的实现、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风险的控制与监管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未来研究方向展望:第一,关注小额信贷机构行为的研究;第二,加强对小额信贷机构风险的研究;第三,进行小额信贷机构发展方向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小额信贷在扶贫中日益增长的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同,信贷资源不能按照小额信贷项目设计初衰帮贫助困,不能完全到达有需求的贫困者手中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被称之为小额信贷的"瞄不准问题".缓解并遂渐消除贫困是小额信贷的天然责任,小额信贷的扶贫瞄准是评价小额信贷影响理应倍受重视的内容,但是关于小额信贷瞄准问题的文献比较分散.有鉴于此,对小额信贷的瞄不准问题进行较全面的梳理,就瞄准的概念、意义、瞄不准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目前学者们的不同研究角度进行评述,以求从系统的角度,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小额信贷在国际上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现在已经覆盖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和不少发达国家。近年来,主流文献对小额信贷的微观、宏观效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微观效应上看,小额信贷对消除要素禀赋缺陷、改善居民消费及健康、提高居民收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妇女赋权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从宏观效应上看,小额信贷对完善金融体系、促进减贫扶贫、产业结构优化、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也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额信贷及其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小额信贷的定义及其可持续性,详细分析了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其现状。认为在政府直接干预、小额信贷机构运作不规范、利率固定的条件下,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并就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小额信贷是七十年代末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扶贫模式,九十年代开始引入到中国。小额信贷的引入,解决了扶贫不到户这一我国扶贫工作的难点问题。从1992年起,我国开始借鉴并实验孟加拉模式这一小额信贷扶贫模式。到1995年,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福特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一些其他资金捐助者先后在我国开展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  相似文献   

8.
2005年全球小额信贷发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作为为贫困和低收入人口以及微型企业创业者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组织形式,被国际社会视为减少贫困的金融制度创新,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认同,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小额信贷发展指标体系,强调在实现小额信贷覆盖面的同时实现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2005年全球小额信贷发展分析,揭示了小额信贷洲际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9.
李猛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1(7):22-26
小额信贷主要的组织和服务方式创新,可以比较有效地克服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服务穷人.小额信贷的经营目标的特殊性,使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经营问题,成为开展小额信贷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村小额信贷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小额信贷是以低收入人群为服务对象的特殊金融产品,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手段,20世纪90年代初被引进到我国。近年来,小额信贷发展迅速,但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尤其是小额信贷的发展与现行法律规制的矛盾已经十分显著。小额信贷的广泛开展,一方面需要法律予以扶持引导,确立其法律地位,进行规范;另一方面又需要解除目前法律制度中存在的束缚,使业务能顺利开展。在法律层面,既要充分利用现存的法律框架,又要通过立法弥补现存体系的不足,使小额信贷能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微观信用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基本上是针对条件、关系等因素在相对确定的状态下进行的,主要通过运用运筹学、回归分析、管理科学与数量经济学建立研究理论和方法,如博弈理论、数据包络理论以及区块链理论。在大数据环境中,微观信用的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是动态的,客观上动态的、非确定性、小概率、非正负相关的逻辑关系不明显,而随机性因素会对信用问题造成巨大影响。文章在国内外最新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在大数据环境下微观信用机制的研究方法和方向,并提出了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闻权探析     
新闻自由即是新闻权,其性质是权利而非权力。新闻权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一项重要权利,具有特殊性、多样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确立新闻权对我国人性的尊重、民主的弘扬、法制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人的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人 (lawyer)是对具有同质性的法律职业者的概称 ,其同质性体现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等方面。法律人是法治社会必然出现也无法回避的精英现象。欲实现法治 ,所有的法律人必须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共同体 ,担当先锋重任。其培养不是简单的工匠式的训练 ,而应该是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 ,即法律教育、司法训练和职业纪律规范三位一体、协调统一。我国法律人养成的路径 :应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 ,使法律人的培养制度化。  相似文献   

14.
胡锦光  秦奥蕾 《河北学刊》2006,26(5):166-171
违宪是特定的宪法现象,其内涵是确定的。但在判定违宪与否的统一标准下,违宪的形态是多样的,如果以违宪主体为标准、以违宪行为为标准、以违宪作为行为为标准、以违宪审查的方法为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形态。对于良性违宪与恶性违宪、直接违宪与间接违宪、广义违宪与狭义违宪这些中国宪法学研究中出现过的违宪分类方法,则应从科学、规范的角度进行再分析。  相似文献   

15.
“儒学复兴”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复兴"思潮呈不可阻挡之势.要区分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学复兴"与作为学术流派的"儒学复兴",前者决无可能,后者则有可能和需要.作为学术流派的新儒学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一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儒学复兴"要处理好儒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现代新儒学要吸取中国马克思主义相关因素,以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历来是学理界研讨的重要课题。但是,长期以来,对生产力的研究存在着一种偏向,这就是忽视生产力主体性的研究。在马克思的对象性活动理论境域中,生产力是人的实践能力、人的物质力量,具有主体性。生产力的主体性即生产力的属人的性质。主体性不仅是劳动者的本质属性,而且还凝结于生产力的其它要素,引领着物质生产的全过程,积淀在生产结果中,成为生产力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7.
张宗亮  李锡海 《齐鲁学刊》2005,13(3):138-142
犯罪起源于原始社会,进化于文明社会。由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文化进化的状况不同,所以这些社会形态犯罪进化的状况有很大差别。犯罪之所以能不断进化,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于利益冲突的存在和加剧。在新形势下,伴随着文化的进化,犯罪进化表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论新闻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保军 《阴山学刊》2003,16(4):11-18
真实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新闻真实的本质是新闻报道与相应的新闻事实的符合性。就具体的新闻报道而言,一是存在论意义上的真实,二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实。就整个新闻传播界来说,一方面是具体真实,另一方面是整体真实。新闻真实是事实性真实、过程性真实、有限度的真实、即时性真实。真实把新闻与非新闻区别开来,真实是传播主体实现新闻传播目标的基础,真实是新闻传播的力量所在,优势所在,真实是满足接受主体新闻信息需求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王海明 《阴山学刊》2010,23(3):5-11
伦理学,就其最重要和最完美的部分来说,是如何治国的科学,是治理社会的最高级、最重要、最关键的科学。伦理学,就其全部内容来说,则是关于道德价值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伦理学分为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元伦理学主要通过研究"是与应该"的关系而提出确立道德价值判断之真理和制定优良的道德规范之方法: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方法的伦理学。规范伦理学主要通过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从人的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规范:规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过程的伦理学。美德伦理学主要研究优良道德如何由社会的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美德,从而使优良道德得到实现的途径:美德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实现途径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