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静 《学术探索》2004,11(7):48-51
在民族旅游中 ,游客往往追求旅游对象的“真实” ,即一切没有被刻意加工、破坏的最原始的东西。一般来说 ,随着更多游客的到来 ,主客间的影响就越来越大 ,由于经济上的不对称等原因 ,当地人就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去迎合游客 ,沦为“被旅游者”。这样一来 ,就失去了游客最初想来看的“真实” ,甚至更为严重的是当地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逐渐丧失。因此 ,在旅游发展的前提下 ,如何重建民族文化价值也就变得更紧迫、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口头文本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民族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裕固族民间故事映现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想象,在想象中进行着民族寓言和民族神话的建构.在口头文本的传承过程中,裕固族民间故事成为展现民族历史的"活化石",不断实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族群意识和族群认同感.与此同时,在大量的裕固族民间故事中还表现了丰富生动的民俗生活,提供了真实鲜活的民族志材料.裕固族民间故事为人们全面了解裕固族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历史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是霍布斯鲍姆与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共同关注的问题,但二人对此的认识角度却有所不同,并成为了二人民族主义理论产生差异的根源.强调对近现代民族主义的历史影响进行反思,是霍布斯鲍姆民族主义理论的主要特征.强调民族的历史通过建构民族认同,而赋予了民族主义巨大的力量,则是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的主要特征.霍布斯鲍姆尽管也承认民族的历史对于建构民族认同的重要性,但霍布斯鲍姆则着重强调民族历史建构民族认同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追求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民族国家共同体是民族国家时代最为重要的共同体形态。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演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建立,赋予了族群权利以政治依附,使得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成为了共同体最重要的主题,并且,民族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文化、领土、政治意义上的共同体并非总是单一性质的,也不是一致性的,而是复合性的。正是因为这种复合性,共同体内族群权利的扩展会引发族群危机。不过,族群权利扩展并非无节制的,总是受制于一定的边界,在上限(民族国家共同体拒绝分裂)和下限(族群拒绝被同化)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民族工程学是族群事务治理的重要途径和可行选择,确保族群权利扩展对共同体的边界冲击保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5.
6.
民族关键符号对民族认同有积极的影响。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居住着壮、汉、侗、苗等12个世居民族,每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凝练出了各民族的民族关键符号,这些民族关键符号发挥着民族身份区隔、凝聚民心、提升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等作用,进而影响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存在的社会意识,中国梦认同的民族意蕴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统一在复兴伟业的对象性活动里。在现实性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梦内涵同构的共生关系,指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国梦价值共意的系统生成、文化链接的价值之轴、目标向度的逻辑契合;相互依存、彼此交织的情感、规范、目标,构成了民族框架体系作用的制约性因素,它所链接的共同体意识和国族梦想,以"历史和思想积淀的"共同体表达,指向了民族身份、民族关系、民族凝聚阐发的共同性规约;"认知—评价—建构"的结构性活动、"根基性情感—工具性利益—价值性自觉"的结构性关系,具象在"共建—共享—共担"意识铸牢中的"情感—利益—价值"认同,则构成了中国梦认同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的演进模式和演进向度。  相似文献   

8.
马艳辉 《兰州学刊》2010,(11):196-199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民族间的长期斗争和民族的大规模流动,导致民族问题错综复杂备受关注。而作为这个时期史学一个组成部分的史论,其中对民族关系的探讨以及所包含的历史文化认同观念、统一意识,都明确反映了这一时期各民族在纷争中走向重新组合和政治统一的历史过程,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780年国家对三岩进行的一次军事行动为切入点,试图利用历史档案资料,结合田野调查材料,从地方的角度分析在国家权力影响下三岩人的身份认同所呈现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人民文学>(1949--1966)以发表民族文学作品、培养民族作家的方式,勾勒出了中国当代多民族文学的版图,为不同民族间的交往提供了想象的平台.在这期间,<人民文学>所发表的民族文学作品,以新中国的现实为基础,主要叙述因民族间交往而形成的各民族间的"共同体"关系,想象和展望民族间的交往给少数民族生活带来的变化.而当时的文学环境和<人民文学>机关刊物的性质,是促使<人民文学>成为书写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