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要求作为经济领域的子系统的消费领域也必须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实施绿色消费有利于实现消费和谐,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绿色消费在起发展进程中遭遇到了环境瓶颈,突破环境瓶颈一靠制度,二靠道德.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要求作为经济领域的子系统的消费领域也必须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实施绿色消费有利于实现消费和谐,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绿色消费在起发展进程中遭遇到了环境瓶颈,突破环境瓶颈一靠制度,二靠道德。  相似文献   

6.
消费社会日益成为人们理解现代西方社会结构与变迁的重要叙事系统,成为当代社会与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消费的逻辑演绎着经济和文化的社会过程,消费异化导致行为技术无法消解的现代社会危机,其根源在于不可持续的消费享乐主义价值观.因此,构建生态消费模式,倡导责任消费,有利于促进人们科学生活方式的建立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不仅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最大障碍和硬约束。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就要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重点,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推动绿色发展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协作关系,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来完善绿色发展治理体系,实施创新驱动、构建绿色生产方式不断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节能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使经济变"绿"。加快推进绿色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基于此,本组专题对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及企业绿色生产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绿色发展研究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不仅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最大障碍和硬约束。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就要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重点,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推动绿色发展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协作关系,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来完善绿色发展治理体系,实施创新驱动、构建绿色生产方式不断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节能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使经济变"绿"。加快推进绿色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基于此,本组专题对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及企业绿色生产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绿色发展研究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城乡的生态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升级不仅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还要实现消费领域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中国城乡消费也要实现从过去非生态消费向生态消费的转变。生态消费的空间载体是城市和乡村,器物层面的载体是城乡生态经济,管理层面的载体是城乡协同治理制度。在科学界定城乡生态消费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构建合意的城乡消费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态消费能力、建立城乡一体化协同治理制度,来发展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城乡生态消费,逐渐实现消费领域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态探索,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呈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理论和实践的三重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生态文明新形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历时性跃升,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生态建设的内生性承继,也是对西方国家生态殖民路径的批判性超越。从理论逻辑来看,生态文明新形态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思辨性继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生态理论建构。从实践逻辑来看,实现生态文明不仅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世界人民解决全球环境危机的共同目标。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赓续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定向,加强科技创新的内生驱动,以筑牢生态文明新形态构建的国内基础;另一方面要以全球生态经济建设、全球生态治理、全球生态正义等手段来推进生态文明新形态构建的国际基础,共同推进生态文明新形态构建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11.
论绿色消费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绿色消费象征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也象征着社会文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倡导绿色消费,是世界消费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消费发展的主旋律。本文从绿色产品、居民消费观念、市场管理、生态环境和环保教育五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绿色消费的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许进杰 《北方论丛》2007,(6):127-131
现代社会过度追求消费的行为通过消费和生产的互动作用,引领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经济运行模式的发展,导致当今全球资源短缺、生态危机。与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等消费模式相比较,建立在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基础上的生态消费模式有着更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更符合人性。深入理解生态消费的内涵与界定,不断调整制度安排,有利于生态消费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闫缨 《学术探索》2012,(5):51-53
合理的消费理论和消费模式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有效节约资源、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绿色消费提倡以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发展的宗旨。在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的建设中绿色消费模式的构建极其重要。然而绿色消费理念和行为成为人们生活的主导需长时间的努力,要有政府的政策指导和有效激励机制的贯彻,侧重于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对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培养引导。  相似文献   

14.
“消费型社会”是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消费在整个社会制度安排中处于优先地位.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是由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缘于我们长期处在生产型社会阶段,是由生产型社会本身具有的结构性矛盾所致,而破解这些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尽快实现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型,这不仅是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构建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从风险社会语境中看和谐西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长期以来面临着尖锐复杂的反分裂斗争,大力构建和谐西藏,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转型时期西藏存在的社会风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及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化解社会风险,构建和谐西藏,必须要有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16.
消费和谐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当前中国存在的诸多消费不和谐现象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和实现消费和谐,包括实现公平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安全消费、文明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深层生态学是近代西方学者将生态学发展到哲学和伦理学的学科,将其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与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相结合,才能构建完整的深层生态文化体系.绿色消费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消费行为,其体现着人们较高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依靠文化的支撑.探究绿色消费行为的深层生态文化根源,以文化保障社会绿色行为的可持续性,对于普及和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消费范式及其生态学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社会意识形态范式的大幅调整,消费时代的文化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技术发展引起消费范式经历从"原来意义上的消费"、大众消费到符号消费的嬗变,而现代消费文化的出现,对传统的文化等级秩序和深度追求构成巨大消解.因此,引导技术与消费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其目的在于促进我国构建生态消费、树立绿色消费观.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约有4亿中等收入人口,中等收入群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背景下,从事新经济新技术、具有较高文化资本和较年轻的新兴中等收入群体逐渐崛起。互联网消费是新兴中等收入群体最具普遍性和典型性的生活方式,他们在积极拥抱互联网消费的同时,也展现出作为消费者的能动性和反思性并付诸实践。新兴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特征所蕴含的积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有助于扩大内需并建构一种良性的消费文化,有助于增强社会参与、推动改善社会治理。因此,应从收入分配、职业结构转型和业态创新等多个角度探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尤其是扩大新兴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扩大新兴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既是创新民生建设、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消费、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陈璐 《兰州学刊》2011,(3):215-217
生态文化是一种兼顾自然之本体基础地位以及人之价值中心地位的文化形态。它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荣。生态文化是在经济社会赖以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被提出来的。只有通过这种文化的创建,借由人们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资源和环境状况才有可能得以改善。要弘扬生态文化,就必须采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并培养公民的生态文明教养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