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艺”,古字形像一人在种树,取培育、培养、扶持之意;“术”,《说文解字》中写道:“邑中之道也”,指在一定范围内的“道”为“术”。艺术起源于劳作,形成于生活,历久弥芳。艺术脉络深远,有其意蕴悠长;艺术大家明澈通达,有其道骨仙风。  相似文献   

2.
在晚明爱情题材的传奇创作中,《娇红记》是较独特的一本,不仅仅是它继承了明代中后期尤其是继汤显祖之后“情至”的立场态度,更因为它经过作者的加工创作,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意识,有了很多突破与创新,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娇红记》以其独特的悲剧面貌和极大艺术特色与感染力而在明代剧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墙下短记》是史铁生较少被关注的一篇优秀散文,结合史铁生散文意象的意义多重化特点,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希图从《墙下短记》中“墙”的意象出发,解读“墙”意象背后蕴含的史铁生对个体生命图景的意义建构,藉此,更希图探索出以“墙”为代表的史氏散文系列意象所遥指的通向作者内心的密道.  相似文献   

4.
高胡 《人才开发》2009,(3):59-60
唐初王勃以其旷世才情颂誉临川,《滕王阁序》中有:“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自古以来的临川。以“才子之乡”名扬四海。从一代名相王安石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到《牡丹亭》的作者“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都是临川英才辈出、人文荟萃的生动写照。斗转星移,而今。位于江西抚河之滨的临川一中师生传承先辈们的才气豪情.谱写着一篇又一篇“才子学校”的华章。  相似文献   

5.
“自作孽不可活”出自《尚书》。在《太甲中》这一篇中,这句俗语的原文为:“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huàn)。”“违”是避开的意思,“逭”是逃避的意思。全句意思为;上天降下的灾难还可以避开,自己作的孽却逃避不了。《孟子·公孙丑上》一文中这句话则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习活”,意思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6.
据.《新快报》报道,4月13日上午,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门前,参加一场名为“心灵富豪学术交流会”的近二十名专家、教授们在几分钟内将560多本书付之一炬。最先被烧的是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除此之外,尚有《羊皮卷》、《谁动了我的奶酪》、《货币战争》等一些曾经的畅销书。  相似文献   

7.
佚名 《人才瞭望》2014,(10):78-78
臣妾,古代指地位低贱者。《战国策》说:“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注云:“男为人臣,女为妾。”所以也以“臣妾”指臣服者、被统治者。显而易见,“臣妾”是一种统称,指作为臣民的众男女,对具体的一男或一女,不能称作“臣妾”。  相似文献   

8.
《考工记》是中国最早关于手工技艺的专著,它详细叙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诸多刚面的科技成就,保留大量技术思想、工艺规范以及生产销售与管理的先进理念。以“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为造物思想的《考工记》,蕴含着丰富的技术美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慎独”作为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最早出现于《礼记·中庸》篇,讲的是在没人监督你的时候.自己的所做所为才能最为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情况。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对“慎独”做了更通俗的解释,他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情况下,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不去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相似文献   

10.
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才情过人,名满天下。鼎盛之时,诸如楼宇竣工、旧物翻新一类的事情,很多人争相邀请其撰文以记之,譬如名满千古的《岳阳楼记》。但很少有人知道,范仲淹还有一“喜好”,多处留下墨宝,为死去之人作墓志铭。  相似文献   

11.
千夫,很多人.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反对.后常比喻坏人被群众指骂. 典出《汉书·王嘉传》:“财皆民力所为,孝文皇帝欲起露台,重百金之费,克己不作.今(董)贤散公赋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往古以来,清臣未尝有.流闻四方,皆同怨名.果谚日:‘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相似文献   

12.
《人才瞭望》2004,(8):59-59
《网络英雄财富传奇》《海尔兵法》《实用人事测量》《跟我学做人力资源经理》《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种错误》《人事主管实务》《薪酬设计与管理》《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部门经理》杨克明遍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共32.5万字,2003年8月第一版。本书收录了张瑞敏40个先行理论与实战版式。全书共分九章,其主要内容有:战略决策篇,国际化篇,管理运营篇,人力资源篇,组织结构篇,工作方法篇,市场营销篇,心智模式篇,竞争篇。夏海舟 朱晓枫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共31.7万字。2003年11月第一版。本书作者通过对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的网站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国际人才交流》2013,(1):11-11
法国《世界报》2012年12月23日刊登题为《在中国像一只幸福的公鸡》(“公鸡”是法国民族的精神象征)一文,作者阿罗德·蒂博在文章中指出,在中国的法国人年轻,拥有傲人的学历,并决定离开法国,寻求发展。他们不一定拥有相同的政治观点,但来到中国部是为了追求同一件事:机遇。  相似文献   

14.
刘哲 《人才瞭望》2014,(12):81-82
中秋节期间,《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了一篇名为《反腐并非反职工福利》的评论文章,认为反腐败的对象是“三公消费”“权钱色交易、任人唯亲、买官卖官、欺上瞒下”“垄断性企业存在的高收入、高消费、高福利的灰色腐败”等,而不是某些单位的“二斤简装月饼”和“妇女节女职工体检”。  相似文献   

15.
任峻 《人才瞭望》2013,(4):64-64
“父母官”一词来源于《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在这些先秦文献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16.
“醮”“蘸”两字,酷似双胞胎,如一时疏忽,极易出错.2011年6月26日《解放日报》“朝花”副刊标题“笔蘸深情颂‘先锋””,即为一例.揣摩文意,此处的“醮”当用“蘸”字才对.  相似文献   

17.
杨敏 《人才瞭望》2010,(4):107-108
唐代宪宗时.颜真卿的外孙韦丹在江西任观察使.常与隐居在庐山的高僧灵澈上人吟咏唱和。有一天,韦丹派人给灵澈送去一篇新赋的《思归》:“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  相似文献   

18.
《人才瞭望》2009,(5):52-52
“忐忑”一词形容心神不定,如“忐忑不安”、《五音集韵》、《字汇》、《康熙字典》等典籍都有收录.很能使人望文知义..但它的读音何来?字源何处?似乎很少有人论及。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一首《浣溪沙》里,有一句“人生有味足清欢”。“清欢”两个字,宛如一缕风中的茶香,让人心情怡然,乐而忘忧。清欢,是一种清新恬淡的心境,是一种豁达自得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随性诗意的人生情趣。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5日发表署名文章《外界指中国“创新不足”有误》,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