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02年11月26日晚6点,优雅高礼仪宾客们在大厅外的伴着柔曼不时欢笑飞扬。台下的一角,”,他带着谦逊的微笑、风度平侃侃而谈。这位正在接受采访的人将被授“马可·波罗奖”的美国瑞安公司董(W. Lee)先生。晚7点,颁奖会正式开始,国家外中国国际人才交流·波罗奖”。纳特先生笑容可掬地与张建国副局长共同托“马可·”。镁光灯不停闪耀,摄影记者们抓住了这个精彩的瞬间。瑞安与中国纳特先生在答谢辞中深情地回顾了瑞安与中国建立友谊与合作的22年经历。他说:“25年前中国刚刚实行对外开放时,瑞安是最早看到中国巨大发展潜力的外国…  相似文献   

2.
一、一种语言第一眼望去.他是一个男人中的男人。46岁的吉尔·轩尼诗.有着运动员的身材.碧眼拣发,举止优雅适度。他讲流利的英语.一种金属般的声音使这种语言重放异彩。只要你见过他,即使在许多年后,你依然会从千百万人中把他认出来。我采访吉尔,那是5月31日,北京中国大酒店。吉尔·轩尼诗此行,专程来中国颁发]995年“轩尼诗创意与成就奖”。这个奖在中国已颁发过两届,它的得主分别是电影导演谢晋、作曲家杜鸣心。本届奖得主是曾留学法国的画家吴冠中。请问吉尔先生,我问他.吴冠中先生曾经留学法国,那么明年轩尼诗奖的得主是…  相似文献   

3.
为了采访钱伟长先生,我足足找了一个月,好不容易在“八·一”前夕找到了他。他笑笑说:“我出去了一个月,昨天才回家,明天又要离开北京!”  相似文献   

4.
是他在法国里昂大学任教期间,先后介绍周恩来、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罗曼·罗兰、罗丹、罗伯、巴比塞。伊本钢兹以及罗素,这些胜炙人口的名字都是由他第一个翻译到中国的。然而,随后的历史却跟他开了一个苦涩的玩笑──可以套用鲁迅的一句话,20世纪的中国历史真正是~部“血战前行”的历史。在这个世纪之中贯穿着无数的暴力、哀婉和狂热的希望。作为和时代同步的实践者和思想者,张申府的一生包容了、而且作为例证说明了这个世纪的艰难情景。SO年代初期,美国汉学家舒衡哲(VeraSchwartz)访问中国,曾对张申府做过18次采访,录下了60…  相似文献   

5.
1986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施特罗先生接到了他的经理斯塔施密特博」:的电话:“你愿意到中国去参加合资公司的筹建吗?”施特罗先生有些吃惊,“我不能马上答复你,让我想想。”他认真思考起来。他列出了~个长长的弟子;上中国好的方面:将开始一个新的生活,结交新的朋友…,不利的方面;失之一些朋友,失去现有的工作…··,恩来想去,他想通了:只有不断变换,才会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使生活变得更新鲜、更有趣;否则,就会陷入日常的工作而不思变革。到中国去,让我了解新事物,结交新朋友。有趣的是:八年之后,斯塔施密特博…  相似文献   

6.
在俄罗斯女影星莉吉娅·尼古拉耶芙娜·斯米尔诺娃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这位表演艺术家从1940年拍她的第一部影片《我的爱》开始,从影60余年,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一共拍过80多部电影。虽然这些影片绝大部分未能同我国的观众见面,但《她在保卫祖国》、《他们有祖国》和《银灰色的粉末》等影片50年代曾在我国放映,并引起轰动。斯米尔诺娃在这些影片中塑造的一个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给我国当时的一代影迷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偶像。 笔者 1994- 1997年在莫斯科常驻期间,曾有幸先后 3次见到斯米尔…  相似文献   

7.
那天乔治·凯蒂斯先生刚刚获得本年度“友谊奖”奖章和荣誉证书。所以我采访他时首先提了一个很常规也很落俗套的问题,请他谈谈自己获此殊荣的心情。乔治·凯蒂斯并没有很常规地讲“十分激动”,这多少令人有些意外。他对我说:“这是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如此荣誉给我一个人,不太公平。我更希望有一种奖章是给予我们整个集体的。莎士比亚曾在他的一部剧中说过一句话:‘没有一个人可以孤立存在。’如果说我在事业上做出了成绩,那是因为我拥有一大批热情、勤劳、聪慧的同事。一个人无论怎样努力,没有外界的支持,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1993年的县纳电影节让世界重新认识了陈凯歌与中国,也让人们领略了《钢琴课》的女导演──来自新西兰的简·康萍的风采。简·康萍现年40岁,有着一头鬈曲的金发和一双迷人的蓝眼睛,相貌与美国影星梅丽尔·斯特里普酷似。她说:“我是一人非常感性的人,有的人为了附庸风雅去拍片,有的人则是为了赚钱,而我却完全出于兴趣。”随着电影《钢琴课》的放映,来自新西兰的简·康萍迅速窜红,成为近年来最有潜力的女导演,尽管这部影片引起了电影界极大的争议,但它最终还是拿走了1993年里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桐大奖和最佳女主角奖,以及ig94年…  相似文献   

9.
我第一次见到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罗斯汉学家协会主席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季塔连科是在新中国成立45周年前夕,是陪同人民日报驻俄罗斯联邦首席记者前去采访时见到的。那段时间里,他特别忙,几乎每天都要出席各种会议,还要经常外出做报告。我们事先打电话同他的秘书取得联系,希望他能在百忙之中抽出10一15分钟来接受采访。我们的要求很快就得到了满足。“在中国朋友家作客应该讲汉语”这位身材高大,风度浦洒,会讲一口流利的北京话的俄罗斯汉学家有着难解的中国情缘。这些年来,我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每次举办盛大的庆祝活…  相似文献   

10.
三月的中国已是阳春,而广袤的俄罗斯依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这春寒料峭的北国之都——莫斯科,笔者有幸走访了亚非学院的三位女汉学家:布莉根娜·柳博芙·乔罗报叶芙娜,伏罗罗瓦·玛哥莉达·金娜吉叶芙娜,拉莉莎·叶芙根尼叶芙娜·波梅兰来娃。采访之际正值“国际妇女节”,谨以此文向热爱中国,并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职业的俄罗斯女教师、学者,表示敬意。柳博芙是位资历深厚的老汉学家,特别在汉语语言、语音方面,造诣颇深。50年代末,她中学毕业了。在中苏友好的年代里,在对东方古国怀着憧憬和想往的青年时代,在大学生活将…  相似文献   

11.
(一) 我第一次在波黑塞族控制区见到卡拉季奇是1993年7月,当时,中国记者对波黑的现场采访几乎还是空白。初到帕莱小镇,我不知道应当去找谁,便投到帕莱的小电视台。台长伊利亚·古吉瓦先生对我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我提出采访塞族议长克拉伊什尼克,他却说:“克拉伊什尼克还算不上我们的领袖,你第一次来,应当采访卡拉季奇。”主人这种略带强加味道的安排出乎我的意料,我不好拒绝,便客随主便了。  相似文献   

12.
在整个南亚次大陆赫赫有名的布托家族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一个当年征服过信德省的英国殖民者,重返故地时间他的司机;“这些土地都是谁家的?”司机总是答道:“布托家的。”直到他疲倦了才向司机交待:“走出布托家的土地时叫醒我、”等地醒后便大声责怪司机为何不叫他,司机委屈道:“我们还没驶出布托家的土地呢!”贝娜齐尔·布托就是于1953年6月21日,降生到这个在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的显赫家族的。据说,她出生时皮肤呈玫瑰色,于是父母给她取了个小名“萍姬”、她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勒菲卡尔·阿里·布托(曾任巴基斯…  相似文献   

13.
罗燕──曾在《女大学生宿舍》,《红衣少女》等电影担任女主角的演员,到美国留学创业十几年。近期当她自编、自演的英文大片《庭院里的女人》即将在美国和中国同时上演时,她回到祖国。    做编剧的制版人迫不得已,    其实我只想演戏。 在北京恒基中心,罗燕接受了我的采访。如今的她,除了原有的秀丽天资外,又多了几分见多识广的成熟气质。采访是在快节奏下进行的,因为他在北京、上海、洛杉矶等城市飞来飞去,时间对她特别宝贵。罗燕给我的印象并不像她自我描绘的“内向”好开朗、坦率、快言快语。“做制片做编剧并不是我的…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是软件大王,却不知道他对中国文化也情有独钟,更不知道比尔·盖茨对中国文化喜爱的原因是受了其母亲咪咪·盖茨(Mimi·Gates)的长期影响和熏陶,因为他的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迷,而且几乎大半生都与中国文化打着交道。留学中国遭遇刻骨铭心的一件事 咪咪·盖茨早年工作于加拿大多伦多博物馆,多伦多博物馆里有许多中国古代文物,她在天天与这些中国文物打交道的过程中,深深地爱上了中国文物。她甚至还发表过好几篇有关中国古代文物研究方面的论文,在工作间隙还特地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了一年中文…  相似文献   

15.
天生丽质的帕米娜·温特让我怎么都看不出是一位已满60的人。她金发碧眼,身材苗条,是如此生动,如此富有朝气。言谈举止中洋溢着澳大利亚人特有的豪爽和热情。 她的美丽与热情,使她出类拔萃,在众人眼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使初次与她熟识的我没有丝毫的隔阂。 在澳大利亚生活了50多年的温特告诉我,“自己做梦都想不到,会在有生之年来到这个遥远的国度,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并在人民大会堂领到中国政府对外国友人的最高奖励──‘国家友谊奖’。”一 如果不是那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帕米娜·温特的生活将依然平静如水。她有一…  相似文献   

16.
甘博怎么也没有想到,自从他1932年回到美国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和可能踏上中国这块他毕生热爱和深入研究的东方国土了,这对甘博来说无疑是一种悲哀。然而,聊以自慰的是,在他此后的岁月里,有两样东西仍可以让他与中国如此贴近:一样是他用摄影机建立的有关中国的图象档案──总计5000幅黑白照片和彩色幻灯片以及30盘16mm电影胶片;另一样是他走遍大半个中国,深入中国城镇、乡村进行社会调查的结晶──5本有关中国的专著。梦圆京华1999年9月,对甘博的长女凯瑟琳·甘博·科伦夫人来说是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时光:《风雨…  相似文献   

17.
在于相龙年第一个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有幸采访7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土、哲学博士、教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主席俄罗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协会会长——季塔连科·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季塔连科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的大部分青春年华是在中国度过的他毕生的事业与中国的革命事业息息相关。他的情感他的追求他的成就他的贡献都与东方那个古老的国度——中国分不开。那种溶于。心血嵌入骨髓的浓浓中国情谊,使他把中国看作是他本人和他的国家的永远伙伴并使他自己成为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近四十年他为传播中国文…  相似文献   

18.
15年前,德国富商赫尔玛·阿·赛德尔女士,出资邀请10位中国知名作家访问德国。从那一年起,她就开始了对中国频频的资金赞助,至今已达数百万元。 赛德尔将祖上遗留的资金和自己一生的积蓄给予了从不认识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及贫困的个人,使许多人不解。胞弟说她是“疯子”,朋友说她是“理想主义者”。 2001年6月14日,在外交部苏惠民、龚荷花教授夫妇家中,我们见到了赛德尔。 81岁的赛德尔一头银发,浅蓝色的素装使她精神矍铄。她并不在乎别人对她不同的看法和称谓,只是风趣地说:“马克思和耶苏都是理想主义者,而我是…  相似文献   

19.
我去?他来?争执不下,到底还是他来了。他见面第一句话是:‘车太挤了!”我呆住了。我要采访他,他却一定人要我去,非要自己来,他知道我的腿不好,怕我受不了这样的挤。可我没想到他是坐公共汽车来的。在今天的北京,一个乡村干部,一个中学校长,都有不叫“专车”的专车,而他,这个中国最高层次的学衔拥有者——中科院院土,却“出无车”,甚至连个“面的”都舍不得打…·我的心颤抖了。l米68的小个头在公共汽车里被拥挤的人群所埋没;一件灰色的旧羽绒服,在繁华大街的人流里,没有人能辨得出他的身影;平凡、普通,在中国96O万平…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有100万人,每年死于癌症的约有80万人。·让·库蒂尔的癌症治疗网络,已从长春市扩展到拥有2500万人口的吉林省,并将迅速地扩展到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这种肿瘤诊断和癌症临床试验方法,目前在中国是独有的。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句话用在让·库蒂尔教授身上是再名副其实不过了。作为在华工作的优秀外国专家,库蒂尔先生(JeanCouture)是中国一加拿大大学合作项目加方主席,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客座教授。他在华奔忙的身影和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以及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会使人们油然想起中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