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到了一个大众化发展的阶段,高校新招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递增,这也直接使得我国每年的新增劳动力在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而每年岗位缺口约在800万以上,因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当前的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且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将会一直存在。本文也将从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形势出发,最后对于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广大高校进行扩招,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并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择业时对其进行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调整好学习的时间、了解应聘技巧、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提高就业求职的成功率。因此,在大学生中展开就业指导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就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采取三步走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每年平均接收5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2008年。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该市人事人才部门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多措并举。积极探索“三步走”的办法,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渠道,使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升.其中本科生就业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社会工作岗位却没有同步增加,由此产生了大学生就业大军增长迅速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正是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平顶山市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2009年回平顶山的高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加上该市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往年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突破2万人。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以往任何一年相比任务都更加艰巨。作为毕业生就业的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6.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无论是国家、高校,还是社会、毕业生都在探寻解决的方法,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行之可效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中央各部委,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鼓励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倡导大学生不仅要成为就业岗位的竞争者.更要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马玲 《人才瞭望》2023,(14):16-18
<正>大学生就业问题每年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时下,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据麦可思《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大学毕业生的薪资增速在逐年放缓,因此,毕业生无论在选择工作上,还是在选择考研、考公的问题上,出现一定的就业方向选择困难,本科毕业生脱产备考公务员的比例5年来翻了一番。就业形势严峻,各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需不断革新形式与内容,对大学生就业给予实质性帮助,对大学生就业方向给予正确指导。当下,是互联网兴盛的时代,大数据应用技术已参与到各个层面,因此,针对大学生就业方向的研究,可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运用数据建造理论模型,对大学生就业方向的指导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提高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短期不平衡问题在就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性因素也有社会性因素。而着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引导大学生科学择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环节。有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中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制约广大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城镇人口和流动人口规模增大,河南人口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对就业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各级政府带来了挑战。一、就业总体形势分析我省就业形势总体上看,是劳动力供过于求,加上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从而使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从人力资源市场情况看,提供就业的岗位较少,而求职的人数多。2006、2007、2009、2010年四年共需求人数为299.29万人.而求职人数为405.00万人.供过于求。虽然市场提供岗位不少.依然有很多的求职者难以找到工作.“僧多粥少”的矛盾在就业问题上越发凸显。  相似文献   

11.
<正>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六稳六保”,其中“稳就业”“保就业”成为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教育部最新官方数据,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909万人,首次突破900万人,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1000万人。不断创新高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叠加经济增速的下行趋势,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此背景下,摸清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境,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2.
从1998年高校扩招至今,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进入2005年,全国高校又将有300多万名毕业生面临就业,其中167万考研大军再创新高。国家公务员招考比例上升为37:1……数字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信息:200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引导大学生勇于创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就要创立以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实践活动为主要目的的大学教育模式,并科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选择适合自身能力发展的就业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14.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有效地管理大学生就业,缓解紧张的就业形势,成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艰巨任务。职业生涯设计是帮助学生就业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论述大学生就业管理的现状与职业生涯设计与大学生就业管理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难以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曾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带来了就业危机,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成为各级政府乃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不得不被迫成为原本应该以培养为主业的高校"一把手工程"。  相似文献   

16.
姚洁  陈海军 《人才瞭望》2015,(4):221-222
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该形势下,大学生应积极克服消极就业,增强就业技能,完成大学阶段最终华丽的转身。基于此,简单分析就业消极现状,分析造成大学生消极就业的原因,提出解决消极就业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是我国高校扩招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共有212万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46%,规模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趋于紧张的问题.在许多地方凸显出来。保守估计.今年应届毕业生加上2003年沉淀的一部分.2004年要找工作的大学生将突破300万人.每一个毕业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8.
《人才开发》2010,(3):4-4
2009年,内蒙古政府积极应对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制定一系列积极就业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5%以内。内蒙古实施了稳定就业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培训规模、开展就业援助、强化就业服务等一系列积极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9.
从嘉应学院的一次调查看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研究目的大学生创业在我国是近几年出现的新事物,受比尔.盖茨的创业故事、国外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影响,加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等因素,大学生创业热曾一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但是,从1999年第一家大学生公司成立至今,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不多,毕业后走自主创业之路的大学生也不多,而最近三年,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也非鲜见。据统计,200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0%,有近30万毕业生未能就业。2003年有52万毕业生处于待业状态;预计到2004年将达到70万人,2005年超过80万人。一方面,社会需要创业人才、老板,创造工作岗位,解决下岗职工和…  相似文献   

20.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2008年以来,焦作市人事人才部门多措并举.通过举办80多场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专项就业指导,使4400多名毕业生走上了就业岗位;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方式.帮助430多名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找到了就业岗位。春节临近,该市人事局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市各级人事人才部门采取捐助、走访、吸纳就业多种方式.帮助困难毕业生度过“寒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