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迟超 《人才开发》2009,(12):24-26
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按国际标准衡量,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银发浪潮汹涌而来。截止到2007年我国人口抚养比为37.42%,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2.86%。  相似文献   

2.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比2010年上升了5.44个百分点."十四五"时期,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预计将超过3亿,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总人口中,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6.88亿,接近10%,中国是世界上总人口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13.26%,有2.2亿之多,占世界老年人口的30%.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例超过10%,即可认为该国的人口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当今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进入老龄化,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人口老龄化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5.
今天如果不抓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后果将同50年代不抓计划生育一样。──国家人事部部长宋德福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无法 扭转的趋势,也是现代化社会 经济发展表现在人口方面的重要特征。据联合国划分,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称之为人口老龄化。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有1亿1千万,预计到2000年,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0%以上,至2040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期,届时每4个人中就会有一位老年人。在这日渐庞大的老年群体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前按照国际上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4亿,占总人口的11%,解决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已经是当务之急。人口老龄化尽管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目前已有1.1亿万,即将占总人口的10%以上,至2040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期。在这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中,其实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才资源。要搞好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作用,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必须做好老龄工作。 生活在上海龙柏新村的老年人目前已经占这个小区总人口的21.8%,龙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直面小区老龄化高峰期即将来临的现实,他们从1998年初,就以“为了我们的明天,搞好老龄事业”作为小区老年工作的主题。他们在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8.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我国已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青壮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降低了城市老年人口比重,但提高了农村实际老龄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已远高于城市,出现了老龄化城乡倒置的情形。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保障水平较低,"未富先  相似文献   

9.
2008年,吉林省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为9.13%,按照联合国公布的年龄标准,当一个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例上升到7%以上时,这个社会就称老龄化社会,依此标准判断,吉林省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吉林省将会面临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增大的问题,未富先老是  相似文献   

10.
耿灿 《人才瞭望》2010,(5):31-33
一、人口老龄化对公共养老金制度所带来的挑战 目前.国际上一般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作为衡量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我国自20世纪末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现在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且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全国政协人口和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黎在政协报告中指出.老龄人口是我国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已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比2017年增长0.6个百分点,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1.67亿,占总人口的11.9%,比2017年增长0.5个百分点。中国老龄化来得早、总量大、速度快,“未富先老”的形势十分严峻。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展开两场竞赛。一场竞赛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尽量推迟“未富先老”的影响;另一场竞赛是尽快建立有效应对老龄化的养老体系,具体包括以均衡筹资为核心的养老金体系,以及适合中国国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国荣  吴刚 《人才开发》2004,(11):15-17
我国13亿人口中,有1300多万在校大学生,仅占总人口的1%;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2002年为15%,只是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初级阶段;2001年我国每十万人口中,高等学校的在校生为931人;15岁以上就业人口中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为8年,还达不到初中毕业的年限。  相似文献   

13.
《国际人才交流》2013,(10):17-17
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5%,预计2013年老年人口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2005年,我国每6.1个劳动力供养一位老人,到2025年,这一赡养比会变成2.5:1。全球多数国家都在老化,  相似文献   

14.
人口的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也是人口发展历史的必然趋势,符合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条件改善的双重作用,使死亡率迅速降低。目前,在全球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5.4亿人,其中,发展中国家就有3.3亿人,再加之出生率不断的下降,更使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今天,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超过10%,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己超过了7%。例如,在希腊,60岁以上的老人所占的比例竟高达22%,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到21世纪。经济发达的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有可能逐步增加到30%以上。在中国,据1996年的统计,65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国人口比例约为6.27%,到下个世纪将逐步增加,至2100年有可能达到26%左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从2011年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老年人口比重也由13.3%上升为16%,预计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冲击着人口年龄的“金字塔结构”,促使其向“倒金字塔结构”转变,目前的子女养老方式也将因此被打破,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基本保障为辅的养老保障体系很难再顺利解决我国目前养老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判老龄化国家最简单的标准有两条:60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了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了7%。2006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资料显示: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7.
孔洁 《人才瞭望》2007,(10):40-41
20世纪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超过10%,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目前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退出劳动领域后,基本养老金是其生活的主要来源。要改变离退休人员的生活现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是一项有效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人口老龄化概况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人才交流》2013,(10):15-15
2000年到2010年期间,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都是大城市。北京人口增长742%,上海也是类似情况。全国人口平均增长只有6%。9月17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2012年统计数据,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达2069.5万人,  相似文献   

20.
杜江  姜迎春 《人才瞭望》2007,(11):96-97
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已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人事部、科技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