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9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政治意识”是一个社会的“政治晴雨表”,而台湾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是台湾社会现实的真切反映,为此从八个方面揭示了台湾大学生政治意识的新变化、新特点,及其内蕴的社会走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革命由于缺乏资本主义的理性精神而与现代性无缘.近代中国社会,革命源于现代性,革命又使现代性获得了实现的前提.由于国民对"落后挨打"的焦躁情绪,既为现代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张力,又为现代性方案的选择涂上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近代中国现代性的悖论既决定了暴力革命是合乎理性的,同时也使暴力革命存在着非理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文化对人的主体性生成的促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化为全面的、开放的、完善的主体性的生成准备着条件,网络文化"提升"了人的自主性,促进人积极自由的生存状态的生成;网络文化"触发"了人的能动性,使主体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力增强,促进人对现实性的超越和自我超越;网络文化"驱动"了人的创造性,打破强大的自在的日常生活结构对个体发展的束缚,使主体走出封闭的日常生活世界,在开放的和创造性的非日常生活空间中成为自由自觉的非日常生活主体.  相似文献   
4.
从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当前政治发展研究正面临着研究“衰竭”的挑战,经过对这一挑战的分析研究发现:理论和价值的双重困境是造成研究“衰竭”的最主要原因。要实现政治发展的发展诉求,就必须正视双重困境,在理论和价值的重构方向的指引下,实现政治发展的发展诉求。  相似文献   
5.
台湾大学生在性爱问题上已淡化传统色彩,崇尚享乐主义,台湾青年痛苦指数攀升,工具主义、功利主义在学校教育中盛行.台湾青年的性爱观及其性行为,带来不少社会问题,台湾高校的对策之一是重开品德课.  相似文献   
6.
主体文化自觉是确证主体性的表现和过程,它包括个体主体文化自觉、群体主体文化自觉和类主体文化自觉三个基本维度.文化生成于主体以自己的生命存在的意向性为理由的实践过程,主体主观世界是外在文化世界的"观念化"和"意识化".主体文化自觉是人在追问人的存在的合理性和对人的存在进行理性探询的过程中产生的,它以正视和提升人的自我的精神存在和主体价值选择、实现人积极而自由的生存状态为认识和实践的最高准则与目的的.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国首部交通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出炉,是推进交通运输业改革、加速实现交通运输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纲要》尽管是针对长三角地区的,但对全国交通运输业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徐州作为长三角的“半日交通圈”,直接承纳《纲要》所带来的惠利。  相似文献   
8.
一一个时代的学风文风状况,不但反映着学者文士的精神风貌,而且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道德风尚的趋向,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等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人民生活的文明程度、健全程度。当前,学风文风问题已引起学术界、教育界及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与学风文风问题相关联的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问题讨论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丁三青  王希鹏 《社科纵横》2008,23(3):134-136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大众文化的兴起对中国意识形态建设既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社会心理是大众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契合源,因此.把握两者的共同点,实现意识形态的"外适应、内和谐",促进大众文化的"外引导、内兼容",并最终实现大众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和谐互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执政时期的极为重要的任务.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也庄严地提出,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