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持续稳步增加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可以有效促进就业,进而在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前提下提高城镇化水平,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向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方向发展和转变。应优先基础教育投入,提升劳动力基本素质,解决长期就业问题;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增强劳动力基本技能,促进短期就业效应;持续高等教育投入,提升科技水平,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最低工资标准对其它工资水平的影响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攀比效应的均衡模型,并根据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对交通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等高工资行业工资水平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而对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等低工资行业工资水平增长的推动作用具有滞后性。同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最低工资标准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也不同。总体来说,最低工资标准对平均工资变化具有极小的正影响,并且这种正影响不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自凯恩斯宏观经济思想提出之后,IS-LM模型就一直是传统凯恩斯学派分析财政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相对有效性的主要工具。但由于IS-LM模型总是假定经济系统的变化是瞬间完成的,忽视了经济政策时滞对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使得依据IS-LM模型得出的许多结论缺乏实践意义。实际上,宏观经济政策总是存在或长或短的时滞,这不仅是因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时间,而且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系统的影响也需要时间。就前者而言,从经济系统发生变化到经济政策被付出实施中间所花费的时间。被称为经济政策的内在时滞。其内在时滞越长,经济政策与经济状态的…  相似文献   
4.
面对即将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趋势,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在已经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制度合一和“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其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内容、体系和机制三个层面的基本问题。内容上,通过完善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能力和支付能力;通过加强基层和社区医疗机构配置,强化“以医助养”;通过“师范化”的人才培养,尽快培育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爱心、以市场化经营为出路的为老服务队伍,形成“钱、医、人”三位一体。体系上,再造“三层次”,建构“三支柱”,形成以国民养老金为第一支柱、职业养老金为第二支柱和个人养老金为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机制上,重点解决养老全国统筹中基金统与制度统的关系,鼓励延迟退休,改渐进型延迟退休为选择型延迟退休,在养老金给付上进一步强化给付与缴费联动,激励缴费积极性,凸显多缴多得原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