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转换性使用理论在美国司法实践中的扩大适用模糊了版权这一专有权利的边界。从版权法功能主义与市场主义视角对“转换性使用理论”进行法律分析,可以刺破这一概念的朦胧面纱,更为清晰和客观地划定转换性使用行为与版权的边界。即在不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由版权人与使用人进行私人缔约可以较好地解决知识产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在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形下,有必要对其从市场(使用是竞争性抑或补充性的)与功能(使用是创造性抑或复制性的)两个视角考量,并以此探讨我国借鉴“转换性使用理论”的体系效应与制度收益。  相似文献   
2.
系统梳理悲剧(喜剧)理论可以发现:由于存在多元创新动机与非排他性激励机制,排他权利的创新激励作用有被过分夸大之嫌,公共领域之于创新的经济理性——降低交易成本、鼓励动态交互与促进正外部性外化,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科学的知识财产观念与制度应当重视公共领域的作用,充分利用非排他性激励机制与从宽设置知识产权豁免机制。  相似文献   
3.
写就于机器创作存在于想象年代的著作权法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权利归属以及人工智能利用版权材料的法律定性问题,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关键议题。基于功利主义、人格理论、认知成本与域外经验的分析框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具备获得作品资格的可能。基于信息成本、介入程度、负外部性以及域外经验的分析框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应以约定优先,法定缺省规则则依各方介入程度确定。基于交易成本、制度优势、社会福利以及域外经验的分析框架,应当引入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的权属问题及其风险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成果既包括了实用科技成果,也包括了理论科技成果,涉及科学技术领域内的一切智力成果。清晰界定科技成果的权属可以市场机制为中介,充分实现科技成果的最优供给与价值最大化,促进科技创新的供给与转化。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中有关科技成果权的规定存在着科技成果权利性质认识不清、科技成果权利归属不清的问题。针对如上问题,应从私人风险防范与宏观风险防控两个视角对其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