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对全球化时代地缘战略特质的精准把握与深刻体认,2005年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三面旗帜,逐步形成了以“和谐世界”理念为核心的新地缘战略。大力开展多边外交、形塑和谐周边、构筑和谐稳定的大国关系、强力推进发展中国家外交,是其重要举措;层次分明逐级推进、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战略策略更具柔韧性与灵活性是其基本特色。和谐世界理念下的新地缘战略必将对我国新时期的地缘外交起到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的孟子学,相较于其他时代,较为薄弱,但也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传承创新、融合中西。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用时代思想对传统命题进行新的诠释;随着现代学科体系的转变,开拓出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以孟子思想为重要学术资源,构建新的哲学体系。在孟子学的背后,是民国知识分子应时代之变,促进传统学术与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孟子思想也在这些努力中重新焕发生命活力,成为现代社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都督职位的等级划分是魏晋南朝时期都督管理诸多方式中的一种。曹魏时期仅有都督与监两个等级,督这个等级是在东晋初期才出现的。都督的三级划分,为王朝管理都督的职位等级提供了灵活便利的手段,首先,可以用以区分都督区的等级,其次,可以显示任职者的身份高低,再次,可以用来赏功罚过。对这一时期诸多都督管理方式进行探讨,有助于丰富对都督制的认识,也将为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宋代在路级政区,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设立漕、宪、仓、帅四司,建立起诸司并立、各司其责、互不统属而又相互牵制的运行机制,这一精神被元代的行省、明清的三司、督抚制度所承袭。这种地方行政制度设计,避免了重蹈汉唐末期由于地方势力尾大不掉而陷入军阀混战和藩镇割据的历史覆辙;但地方权力的过度分散与削弱,却又导致地方行政失去活力,在面对内部突发事件和外族入侵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在免于分裂的同时,却又不免于农民起义或外族入侵。以宋代路制的建立为节点,中国古代前期的王朝大多亡于地方割据势力,后期的王朝大多亡于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从而使得历史前期与历史后期呈现出不同的政治风貌。因此,宋代所创的路级体制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个重要转捩点,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捩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伴随中国崛起而引发了世界对中国软实力的关注。我们必须正确认知作为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制定国际规则、对外政策、经济吸引力等因素,在有机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构造既有自身特色又具普世价值的软实力;同时理清中美软实力战略冲突的根源与动因,加强战略互信,避免中美软实力战略的零和博弈,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北朝的都督制,特别是东魏、北齐的行台制与北周的总管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而独特的地方行政制度,但学界对其长官的等级关注不多。经过对史料详细考辨后的研究发现,北魏都督职位等级划分虽采魏晋南朝之制,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北周总管的等级划分方式与北魏都督制有一脉相承之处;东魏、北齐行台长官不像《隋书·百官志》所说的只有令、仆两等,而是高至录尚书事、低至尚书左丞,至少有六个等级。对于北朝都督、行台、总管长官等级的考辨有助于深化对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汉唐间地方官加节是地方行政军事化、名号"品位化"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中央与地方权力争夺的重要反映.曹魏时期地方官加节仅有假节与假节钺两级区分,并且对假节者和假节钺者的权力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西晋时期才根据拥有权力的大小将地方官加节分为使持节、持节、假节三个等级,将钺的授予对象限定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和重大军事活动的征讨都督.魏晋及宋前期,加节的地方官拥有三项重要的权力--发兵权、指挥权与专杀权.宋中期之后,随着皇权的加强,地方官加节者所拥有的由节带来的巨大权力一步步丧失.隋及唐初,随着统一王朝、强大皇权的出现,地方行政向民事化回归,地方长官加节成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加号.  相似文献   
8.
从探寻现代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制渊源的角度对明清时期的道制进行考察,可以将明清时期的道制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区域划分的道,即事务性的道,一是在一省范围内进行区.域划分的道,即分巡、分守、兵备道.后者是行政督察专员区制度的直接来源,其设置于明代,旨在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与控制;清代,巡、守、兵备道设置趋于合一,由功能单一的机构向集民、财、军及其他各种专项职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机构转变,民国时期固定为省县之间的地方层级.从制度承袭的角度来讲,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制直承民国时期道的建制;从运行机制与性质职能角度来讲.则与明清时期的道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起步较晚,存在着认识不清、定位不明、结构不平衡、缺乏整体规划、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发展平台等问题。京、沪、深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先行者,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建设经验,如从战略高度认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要性;准确定位、加强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打造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制定有针对性的促进政策;坚持市场导向、政府积极作为但不越位;制定园区管理制度,创新园区管理模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借鉴这些经验,有利于缩短探索过程,为加快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唐代道制建设与改革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汉代州制演变最终导致汉亡的历史教训,唐代在道制建设与改革上进行了诸多的探索与创新。唐初的十道制与"因事而遣、事毕即罢"的运行机制较好地完成了巩固政权与地方监察的双重任务;武则天与唐玄宗时期官员们对地方监察制度规范化、常规化改革的阻挠延缓了道制的地方化进程;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政府毅然罢去开元十五道建制,使得唐王朝免于速亡的历史命运,而和藩镇共存一百多年;这都是唐管理阶层制度探索与创新的成功之处。然而,唐道终不免重复汉州的命运,表明在地方治理方面,古代的中央政府有着不可克服的难题,显示了中国古代制度文明力图超越自身局限的艰难与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