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翻译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每次均对当时的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晚清翻译译作虽多,却因普遍对原文"不忠"而饱受诟病.不少论者借用西方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只看到中国翻译对于西方翻译的"共性"部分,却忽略了对中国翻译活动中"个性"因素的研究.晚清翻译之所以"不忠",有着其历史必然性,翻译传统在其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译者的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都受到翻译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前西方翻译规范理论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和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学术争议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争议广泛存在于翻译规范的定义、翻译规范的涵盖范围以及翻译规范的分类等方面,极大地阻碍了该理论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西方翻译规范研究领域中主要存在的一些争议,尝试对其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取舍和整合,反思造成争议的相关因素,并对未来的翻译规范研究提出探索性展望。  相似文献   
3.
西方翻译规范理论历经了文化转向和社会转向,其研究范式由规定走向描述,理论视角由语言学转向文化继而转向社会学,研究范围也由语言文本扩大到文学、文化再延伸至意识形态、权力关系等社会因素,极大地深化了学界对翻译活动的理解。然而,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和学术创新的需要,从事翻译规范研究的西方学者们回避前人研究领域,并使用不同术语来描述类似事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该研究领域热点轮换和术语滥觞的局面,妨碍了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需要引起学术界的反思。社会转向标志着翻译规范的研究范围走向最大化,因此必然是规范研究的终极转向。今后的翻译规范研究不必疲于转换研究视角,而是强调在社会这一最大载体里综合、系统地研究翻译活动中的各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翻译课程的教育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汉英线上教学通过补充优质教育资源、推动自我教育探索、倡导寓教于乐理念提升其教育效能;线上线下共建汉英翻译课程教育价值,通过实践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呼应、学习任务的呼应以及教学方法的呼应,构建起外语人才培养的合理生态。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忠实”与“叛逆”现象一直困扰着译者,两者常被认为是僵硬的二元对立,不.可得兼。实际上,在“忠实”标准指导下适度“叛逆”往往是实现“忠实”的好方法,即:我们可以在“叛逆”中求得“忠实”。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大学英语文化导入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文化知识有限很难与教师形成共鸣,因而所学英语文化知识很不牢靠这一现象,阐明了文化导入时加强师生交流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必然会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的来源、范围与制约力不尽相同,却通过作用于译者,参与并影响着翻译选择的全过程。先前学界针对翻译制约因素的研究往往存在视角选择不够科学、研究范围不够全面、理论框架不够合理、核心概念不够清晰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翻译研究的发展。选择合适的研究视角,对译作的生产与接受过程作出系统的描述,考察翻译各阶段存在的制约因素,厘清相关核心概念,并尝试建立制约因素的图式架构,为描述性翻译研究提供更为综合全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讨论了影响当前翻译教学的因素,提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渗透翻译理论和技巧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让学生掌握适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一套基础理论、两对核心策略、多种翻译技巧,理论指导实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