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过程,是一种货币现象,但它是经济生活中一系列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通货膨胀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生活中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膨胀。要保持物价稳定,防止通货膨胀,不仅要解决货币供应量适度的问题,而且要从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层次入手根治它。我国的企业长期吃财政饭,缺乏内在的利益机制、风险机制和约束机制,而进行股份制改革,就是要改变企业的运行机制,使企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道路。因此,股份制对通货膨胀具有遏制作用。 股份制有助于减轻财政压力。我国的企业投资有很大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实行股份制后,企业转变为由国家预算投资拨款改成的国家控股、企业参股、个人入股的  相似文献   
2.
政党为实现其纲领和目标,在社会公众中留下符合自身需要的形象是政党或不可缺的重要任务。学界近年来关于政党形塑的学理化研究已经构建起基本的骨架,但以当下政党形塑研究为出发点而构建的理论框架,在阐释抗战期间中共政党形塑时,有必要厘清战时中共形塑研究的价值,拓展中共形塑研究的内容,注意区分不同地域的表现特征,关注战时中共形塑的共性与个性。只有在具体时空与场域下探讨政党形塑,注重现实关照对历史的触发与历史审视对现实启迪的双向融通,其学理意义和历史借鉴才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抗战大后方是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除抗日根据地外最重要的活动舞台.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最主要的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具体表现为:维系国共合作,为抗战胜利奠定政治基础;争取中间势力,为抗战胜利壮大进步力量;繁荣抗战文化,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源泉;开拓民间外交,为抗战胜利营造良好环境.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大后方的历史作用,有助于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认同,有助于深刻领会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在革命、改革、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为当下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生动素材.  相似文献   
4.
"抗战大后方"(简称"大后方")是指全面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西北地区,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重要的地域依托.中共视野下的"大后方"是地域与政治概念的交集,具有强调国民党统治区域的完整性,突出国共两党政治差异性,强调西南尤其是四川的重要性等特点,包含了地域、政治、军事等丰富内容.大后方对于中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既是中国抵御日军入侵的最后战略基地,也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败的关键所在,是中共除抗日根据地之外最为重要的活动舞台.  相似文献   
5.
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是北京政府修约外交的继承和发展,二者在修约方针、修约方式、修约内容等方面均有相当的继承和延续,政权鼎革并没有完全取代其外交的内在延续,二者在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进程中均做出了自身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在外交政策上秉承“南联英美,北结苏俄”的外交方针,积极争取国际援助。中共对国民党联合苏联全力支持,但对其联合英美的态度却几经变化,与大后方一般社会舆论和民众心理有相当的差距。中共在这一问题上的因应,表明共产国际的影响及国共关系的变化是中共对国民党联合英美外交政策态度嬗变的基本依据,折射出中共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曲折过程及抗战时期政治生态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7.
国共合作实现后,中共即须面对如何与国民党政权相处,即参加政府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中共、共产国际(苏联)、美国、国民党等四方因不同的考量而展开多方博弈。中共从扩大政治影响,促进自身发展,维系国共合作的角度讲有参加政府的需求;共产国际(苏联)为使国民党减轻对国共合作的疑虑而不愿中共参加政府;美国政府坚定支持国民党政权,对中共参加政府影响甚微;国民党则坚持一党训政体制,不愿对中共开放政权。中共未能参加政府是其抗战初期实力使然,虽有利于保持中共思想组织的独立,但却使国共合作缺乏持久性与稳定性。国民党虽然保持了其对政权的垄断,但仍然无法阻拦中共对其一党训政体制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期间,国民党为积聚人力、物力、财力以应对战争之需,不断强化对经济的渗透与管制,逐渐形成以统制经济为特征的战时经济。中共对战时统制经济的态度是支持中有批评、反对中有赞同。在抗战初期,中共主张大力发展国防经济,改善人民生活;随着统制经济力度的加强,国家资本逐渐膨胀,私人资本发展空间日渐萎缩,中共呼吁节制国家资本,发展私人资本;到抗战后期,尤其是豫湘桂战役后,中共呼吁取消统制经济,争取政治民主。中共对统制经济的态度既受其作为工农利益代表的政党底色、国共关系演变的影响,也与统制经济实行过程中的流弊等诸多因素有关。中共有关统制经济的的考察,丰富了对抗战时期统制经济理论的观察维度,也为中共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治理水平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丧失对国家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历届政府对收回关税主权均作出了积极的努力。1925年10月26日召开的关税会议在中国关税自主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召开关税会议是北京政府的现实选择。社会各界对关税会议的批判及反对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各个政治势力的激烈交锋,对其目的须作仔细的分辨。  相似文献   
10.
问题式教学作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论述较多,而在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运用相对较少且局限于课堂本身,忽视了这一方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所起的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实施问题式教学时要注意"三个统一",同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五点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