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1.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独立学院辅导员的重要职责,其次。他们还肩负着维护高校稳定的责任。他们的意义不仅是在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还要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德文化、理想和纪律方面的素养。面对新时期社会新形势对独立学院辅导员的的角色定义和挑战,应该不断加强加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促进独立学院学生辅导员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国艺术理论从属于现代中国理论/思维的总体,是在反思中国现代性实践的过程中展开的。现代中国思维/理论与现代性实践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反映在现代中国艺术理论话语体系建构之中。这种建构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吸收西方艺术理论话语。生发于西方社会实践中的艺术理论与中国经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使现代中国艺术理论话语体系在其建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科学的和隐喻的这两种不同的建构方式。这两种建构方式的实质都是恢复理论在中国的现实感,都是探索理论介入社会现实的可能性。通过对这两种介入方法的分析可以发现,介入就是促进艺术实践朝着善的方向发展,以便促进人心的改善和道德的提升,并最终实现理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诗论中的“用意”“道意中事”“意有所属”等诗学观念, 是连接他诗论中的“句法”“句中眼”等修辞概念与“心性”“读书”等修养概念之间的中介。它的“体”既包含了“心性”存养的要求, 也包含了作为存养工夫的“洞见”和“见解”等;它的“用”则既有以“意”贯通“古人之陈言”的意思, 也有“寓意于物”的心物观。但是, 这些观念的内涵既不同于单纯的心性存养, 也不仅仅是诗歌形式的寓言化, 更超出了道学家的“观物”。其复杂的肌理标志着诗人感知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对这种变化的把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黄庭坚, 也为我们理解宋诗提供一个颇有启发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