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新阐述。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其经营者生态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他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是能否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并最终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已在全国普遍推进,从中国农村的现状看,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从改革现行农村经济体制入手,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苏州市吴中区积极推行以农村土地有效流转为主要内容的"股田合作制"改革,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章鹏 《社会学》2008,(1):8-12
农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构建和谐农村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形势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现行法中有些条款在具体实践中难以操作,必须加以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以期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从而加快推进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5.
1998年工业统计方法制度进行较大的改革,工业定期统计口径由原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改为全部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为了了解实行新工业统计方法制度后,基层统计机构的运作情况及统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企业统计网...  相似文献   
6.
二十多年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施行,明确了农村土地使用权以承包方式归属农民所有的问题,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实现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飞跃。第一个飞跃虽是很大进步,但其分散、弱小的生产经营特点很难适应现代化、集约化、市场化、信息化和高效化的农业发展要求:单个的农户生产品种单一,许多产品是低品质的"大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1990—2013年间安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城乡收入差距会因金融规模的扩大而缩小,因金融效率的提高而扩大。因此,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合理分配金融资源、注重金融多样性发展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可行性办法。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话语模式下的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我们党深谋远虑、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既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又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方式,已经演变为一场深刻的变革,不可否认地成为发展生态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只有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有相应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光电子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内外光电子产业发展概况,分析重庆市光电子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存在的问题,结合重庆市具体情况,对重庆市光电子产业的发展提出六条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面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义无反顾地进行了一场撼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战斗。广大党员干部在其中起了表率作用,抗震救灾是对党的干部队伍素质的检验,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考验。胡锦涛总书记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领导干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只有加强其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