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 ,为《现代文学》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它的合理使用 ,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智力的开启 ,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自觉的生命体验和严峻的社会现实 ,构成了路翎作品的狂躁、痛苦的情感特征。多角度多层面地把握这两种情感的基本内涵是解读路翎作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学教学注重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挫折教育和人文教育,从而能很好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不断地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品质,以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时在传授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应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进取精神,以逐步完善大学生的人文个性.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七月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突破恪守妇道、信奉女德的传统模式,表现出敢于颠覆男权统治、背离传统价值取向以及向世俗道德标准挑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彰显了女性生命的激情和力度。她们的出现为男权社会男性话语权的瓦解和女性话语权的不断提升提供了一种可能,显示了七月派小说家具有超越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5.
路翎坚持直面人生、正视黑暗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而独到的心理开掘、强烈的主观热情使他的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内倾性 ,这种创作主导倾向就是“内倾型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6.
论丘东平抗战文本的文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丘东平以尽量接近生活原生态的叙事内容及对生活实录式的叙述方式创作了一系列反映抗战的文本,这些抗战文本从亲历战争的典型经验、以"人"为本的叙事策略、浓郁文人情怀的书面语言等几个方面构成了鲜明的纪实小说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丘东平的抗战小说描绘炮火纷飞的战场,但不是对前线战事的简单实录;他的抗战小说渲染豪迈的英雄主题,但不是宣传流行的政治理念;他的抗战小说塑造英雄人物,但不是为了呈现“好”与“坏”、“勇敢”与“懦弱”等二元对立的命题。他的笔触锋芒超越了文学功利层面直指战争的本质和人物在战争语境下的复杂心理,描述战争给个体生命带来的摧残和人性的变异。在当时充满政治斗争气息的抗战文学格局中,丘东平的抗战小说显得别具一格和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8.
论七月派小说的癫狂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月派小说是一组生命的狂歌。孤独狂躁、神经质的疯子形象,混乱破离、隐喻性的生存场景及支离破碎、痉挛性的暴力语言构成了七月派小说癫狂叙事的主要元素,七月派小说的癫狂叙事不仅展现了个体生命的痛苦体验,还附带着社会的、文化的、美学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从作家创作的生活积累、创作主观动机、社会文化背景及表现主义艺术手法的运用等角度重新评价《原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邓姿 《船山学刊》2007,(3):171-175
路翎并不曾要自觉地成为一个现代主义作家,但现代色彩却明显地贯穿于他的几乎所有作品之中.关注路翎小说中的现代色彩,既为我们提供一种了解路翎丰富深厚的文学思想的可能,同时,也标志了路翎文学探索一定程度上的先导性和深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