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当代艺术创作的本土化,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产物,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创作,激发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艺术表达,汲取传统文化资源,重新发掘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特点,为当代艺术创作的本土化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楚构当代艺术话语权的自觉途径,就显得意义非常。  相似文献   
2.
形势的发展,突出了大学青年教师社会实践的意义,研究大学青年教师社会实践问题,将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高教事业。一、加强青年教师社会实践的必要性1.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文科教改、落实办学指导思想的需要。高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应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立足现实、面向社会、深化改革、办出特色,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造就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办学指导思想,逐步建  相似文献   
3.
湖北利川鱼木寨及其周边地区有大量的墓葬石刻遗存,在这些墓碑石刻建筑艺术中,一方面,反映出土家族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等多元化特点。另一方面,它的形成既是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艺术沉淀融合的结果,又反映出土家族一种独特的原始崇拜体象;在今天,发掘和研究土家族的碑刻艺术,对于丰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内涵,对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学时,我有一位同学,为人很实在,就是有个小毛病:即使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的事,也非要别人帮他。我在他下铺,因而成了他的“小支使”,不是让我拿这个,就是让我拿那个。心里不乐意吧,又碍于兄弟情面,不好意思驳他,反正也是举手之劳。可其他同学看不过去了,就商量着改改他这个毛病。为了不影响同学间的友情,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每人每天“支使”他一次,但又不露痕迹。没过多久,我们就发现他再也不让我们拿这拿那了,而我们也不再“支使”他了。可见,人际交往中,有很多事让你碍于情面难以拒绝。尤其对朋友、同事,往往因…  相似文献   
5.
在土家族地区,建造一栋属于自己的吊脚楼是土家人一生三件大事之一。吊脚楼的建造一般由具备掌墨师资格的工匠完成,掌握吊脚楼的营造技艺是掌墨师的基本技能,而吊脚楼建造中的各类仪式、说辞、咒语、法术等则是木匠师傅成为掌墨师的核心内容;各类仪式所形成的场域以及人们对于技艺和仪式的普遍认同是工匠展示技艺和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同时,仪式场反应出建房者普遍追求平安、吉祥、发家等心理诉求,因此,工匠、土家人对于吊脚楼建造技艺文化的群体认同,以及由此形成的习俗是吊脚楼技艺传承与发展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6.
胸部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与术后肺顺应性下降,肺通气量不足,以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等因素有关.   ……  相似文献   
7.
保罗·奥斯特在《眩晕先生》中以文学想象的方式构建了相互信任、相互融合、彼此支持、友爱共存的多民族共同体,这对当今美国国内存在的种族问题和现实矛盾具有启示作用和批判意义。奥斯特通过书写白人、犹太人、印第安人和黑人四个不同种族人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生成少数以及生成族群的过程,以此来表达对少数政治权力的关注和对构建多民族共同体的美好期冀。  相似文献   
8.
土家织锦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家织锦以家庭结构的血缘关系为主的传承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用与审美的结合 ,发掘和重新审视土家织锦 ,积极开展社区活动 ,拓展美术课程资源 ,因地制宜 ,使之在现代民族美术教育中得以合理利用 ,逐渐形成民族地区美术教育特色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土家织锦纹样构成看土家族朴素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型是土家织锦纹样构成的重要因素。造型与实用的结合,建构了土家织锦纹样的基本框架;它用稚拙、生动的造型语言,表现出土家织锦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丰富的土家人文精神,蕴含着土家人朴素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0.
说不尽的苍凉──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独特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同一般意义上的“悲剧”有着很不相同的内涵。张爱玲以其对生命本体、人生价值深刻的认识和睿智的剖析,在个人、人生以及超越人生的三个层面上.从自己的身世乃至普通凡俗人的感性里,咀嚼出浓稠的人生悲凉的况味,使其小说在“苍凉”的氛围中始终流贯着强烈、明晰而独特的“悲剧意识”.这是张爱玲小说一种别样的魅力.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