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27篇
管理学   5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8篇
丛书文集   168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16篇
社会学   5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从大众文化的视角,选取了一段典型的时期、一个典型的案例,来探讨娱乐和政治、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尽管政治波谲云诡,但并未阻断上海日渐兴起的大众文化发展之链条,"文明戏"是其一首要环节.娱乐疏离于政治,却又包含颠覆政治的因素.走出古典之后的知识人,就部分被吸引到大众文化的制造之中.在各种文化冲突中,"文明戏"成为替罪羔羊,被不断地想象和重构.  相似文献   
2.
王凌皓吴希刘静茹孔子理想人格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君子人格,其义理根据是仁与礼;本文从天人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物我关系等几个方面探析君子人格的基本特征。孔子所强调的理想人格已深藏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成为整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有着恒久的生命力。和谐社会人格构建不能逾越孔子的理想人格理论,这里包藏着有待深入的深刻人文精神和丰厚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君子"人格的现代文化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君子”作为孔子创立“仁”学体系的物质载体 ,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追求和崇拜 ,它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观念、行为、思维方式和情感状态之中 ,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基因和性格特征。本文从传统“君子”人格的构成要素与特点 ,结合其对国民心理的影响 ,对之进行现代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4.
郭葭 《现代交际》2002,(6):27-28
君子者,志向高洁、品行俱佳;谦谦者,言行谦逊、温和有礼。《论语》里孔子问他的四个学生有什么志向,最让他老人家满意的只有曾皙的答案。曾皙同学说了什么呢,不过是在春天里和几个好友洗洗澡、乘乘凉,再唱着歌回来。曾皙用他的答案注解了古代士大夫版的谦谦君子。  相似文献   
5.
劫后重逢1914年春天,徐致靖和康有为劫后余生,终于在杭州重逢,此时离戊戌年已近16个年头。两人目光一对,康即自称小侄,抢先几步,跪倒在地。徐也跪下,两人抱头痛哭。康说杭州当道朱瑞是袁  相似文献   
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二字打转。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一部社会学理论底蕴十分丰厚的著作。作为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时代的伟大思想家,孔子曾对社会、文化与人生等许多重大问题进行过广泛而深刻的思考,这些思考的成果以零星命题和片断语录的形式结集于《论语》中。本文试从人的社会角色建设的角度入手,窥探《论语》社会学思想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8.
<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在我们的日常人际交往中应用甚广。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训导后人,对他人之过失应给予宽容,这才是一个君子的作为。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和孔子是东西方轴心期的代表性大家,他们的思想可谓是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凝聚之点。对两位大家思想的多维度研究,将推进对柏、孔思想及其所承载的中西文化元素的再认识。在互训视域下,本文将柏、孔思想并置于一个比照体系之中。首先,从最根本的人、天关系角度出发,梳理柏、孔的"天人思想"("理念、善、正义"与"仁、礼"),并对柏、孔"天人思想"的三个核心取向——"两个世界"与"一个人生世界"、天上之"善"与人心之"仁"、"两个正义"与人伦之"礼"——进行对比;其次,从"天人思想"推演出柏、孔的"育人思想"("哲学王的培养"与"圣贤君子的培养"),通过对柏、孔"育人思想"的两个核心层面——"追寻哲学"与"修身治国"、"善之知识"与"行中之知"——进行互观,使柏、孔思想在一个共时的比照体系中得到崭新的呈现。  相似文献   
10.
若说“鹗里曾”中对历史进程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曾宗彦为“鹗里曾”中的第一人。曾宗彦是光绪皇帝老师翁同稣的门生,与“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也有亲戚之谊,思想和行动上属于维新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