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投稿须知     
为使来稿得到迅速妥善的处理,本刊敬请广大作者注意以下事项: 一、来稿应内容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本刊欢迎学术争论和育创建的稿件,拒绝粗制滥造和学术造假。篇幅以5000字至9000字为宜,来稿请发电子邮件,本刊不收打印稿.欢迎使用在线投稿系统。投稿网址:http://www.ahndskxb.net  相似文献   
2.
蒋维乔在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初期出版了<心理学>和<心理学讲义>两部著作,并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中国新式教科书的编写之中,这是心理学在中国第一次成功的、有价值的、意义深远的实践应用,为中国近代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蒋维乔和汪炳台就心理学体系以及术语展开了中国近代心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学术争论.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研究的深化有赖于原始文献的挖掘和积累,以及从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展开多元视角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语言文化领域中的三次学术争论,指出"争论"的根源在于研究者固守本民族中心主义思维,未能遵循必要的学术规范.以此为基础,文章深入探讨了该种思维滋生的心理根源和表现形式,认为应该以文化相关论来防范和超越本民族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4.
投稿须知     
为使来稿得到迅速妥善的处理,本刊敬请广大作者注意以下事项: 一、来稿应内容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本刊欢迎学术争论和有创建的稿件,拒绝粗制滥造和学术造假。篇幅以5000字至9000字为宜,来稿请发电子邮件,本刊不收打印稿。欢迎使用在线投稿系统。  相似文献   
5.
谢胜君 《民族论坛》2012,(24):45-49
"第二代民族政策"说力求构建各民族交融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提出国际上处理民族事务的"两种模式",并主张在民族问题上的"三个强化"和"三个淡化"以及"去政治化"、去标签化"的处理方式。"第二次民族政策"说引发了民族学界激烈的学术争论,其中有其说类似的学术主张,也有持不同意见的学术主张。"第二代民族政策"不仅在学界上引起新一轮的学术分化和学术大讨论,还为民族关系投下阴影,并制造了社会上的思想混乱,其在现实政治中具有难以预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修辞学界出现了"修辞学困境"论,对此,袁晖、宗廷虎、曹德和等学者不予认同.本世纪初尤其是最近几年,修辞学困境论颇为流行并达到了高潮,王希杰、郑荣馨等先生进行了反批评.困境论出现的原因,困境论对修辞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学术争论应遵循的原则,这些问题值得关注、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投稿须知     
为使来稿得到迅速妥善的处理,本刊敬请广大作者注意以下事项: 一、来稿应内容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本刊欢迎学术争论和有创建的稿件,拒绝粗制滥造和学术造假。篇幅以5000字至9000字为宣,来稿请发电子邮件,本刊不收打印稿。欢迎使用在线投稿系统。投稿网址:http://www.ahndskxb.net  相似文献   
8.
投稿须知     
为使来稿得到迅速妥善的处理,本刊敬请广大作者注意以下事项: 一、来稿应内容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本刊欢迎学术争论和有创建的稿件,拒绝粗制滥造和学术造假。篇幅以5000字至9000字为宜,来稿请发电子邮件,本刊不收打印稿。欢迎使用在线投稿系统。投稿网址:http://www.ahndskxb.net  相似文献   
9.
投稿须知     
为使来稿得到迅速妥善的处理,本刊敬请广大作者注意以下事项:一、来稿应内容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本刊欢迎学术争论和有创建的稿件,拒绝粗制滥造和学术造假。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在农业生产领域所遭遇的障碍问题,尤其是小农经济的存续,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解释地位遭受质疑。曼和狄金森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通过论述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非一致性问题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辩护。此后围绕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这一议题,穆尼等学者与曼和狄金森进行了争论。文章以曼和狄金森的核心文章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这一争论的学术渊源、核心观点、分析框架及理论基础。回顾这一学术争论过程,围绕经典议题争论背后的新韦伯主义研究范式转向,对中国农业社会学有重大的启发意义。新韦伯主义范式强调从社会文化传统的角度去理解农业,并在具体分析上兼顾马克思宏观的政治经济分析与恰亚诺夫的微观个体行动,对于把握当下中国复杂多样农业转型与社会变迁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