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89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世宝 《学术研究》2003,(9):125-128
本文试据《说文》列举若干具体例证 ,以说明《说文》有崇殷商有倾向  相似文献   
2.
词汇语用学与语言歧义性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歧义性的研究是词汇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不断作出语用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同程度地受语用意识和语用交际环境的指导和调控。语言交际中歧义的产生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语用表征现象,也是一种不受语用交际策略使用等制约的具体反映。笔者在B lutner提出的词汇语用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语言歧义和语言使用者的词汇语用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歧义的语言标示的词汇语用功能,试图用词汇语用学理论来解释许多表面无歧义但语用意义上存在歧义的话语,以表明词汇语用学和语言歧义性研究之间存在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语词的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不断地发明和创造新的物体 ,在探讨新的思想 ,形成新的概念 ,这一切都需要新词来反映 ,而新词的命名需要有一定的依据 ,这就是词的理据。词的理据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反映同一事物的词在不同民族语言中有不同的理据。哈萨克语对事物指称的依据是语音、形体、语义和语法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复合词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及其理据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复合词也有其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区别。从其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化的时候 ,由于音节的制约 ,可能发生结构变形和扭曲现象 ,再加上历史演变的结果 ,仅仅从其表层结构就难以揭示其理据性。对复合词的分析 ,不但不可混淆两种结构 ,还要揭示两种结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讨论、回顾并评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对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的争议,探讨了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语言理据对外语词汇习得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语言理据包括外部理据和内部理据 ,内部理据又包括形态理据、语音理据和语义理据。研究语言理据中的内部理据 ,着眼于用语言理据的研究来指导外语词汇习得 ,强调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利用词语的形态理据和语音、语义理据 ,更好地把握词汇意义 ,从而提高外语习得能力  相似文献   
7.
:国内蒙台梭利早期教育课程在引进时,语言课程方面存在很大缺失。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中国汉字特有的形义功能对婴幼儿语言及大脑发育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尝试利用蒙台梭利教育法,设计一套符合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及文字学的幼儿汉字学习教具,通过具体感知、形象记忆汉字的造字理据及音形义关系,使汉字及“六书”成为孩子心目中可触摸、有温度且亲切可爱的伙伴,不再是枯燥的点划工具,达到对汉字文化的真正传承。  相似文献   
8.
9.
任意性的记号不可能带来成功的交际,记号与指涉对象之间必须存在解释项,而解释项来源于对于指涉对象的认知.交际主体任何一方对指涉对象的表征都接受主体间性的限制,它们分别是在场的引得性和离场的像似性,这二者构成交际中符号接地的基础,是语言的理据,任意性只是理据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10.
美的创造乃人生乐趣之真谛。翻译文学可谓是创造美之艺术。纵观世界,莎士比亚是世界上创造美最多之人,故以另一门语言重现莎剧之美,亦是一种美的创造。回顾往昔,莎译无数,之所以仍需重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给出了充分的解说,即"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