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扬 《阅江学刊》2012,4(4):75-81
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争取香港主权的努力遭遇挫折,战后英国重返香港,中国在涉港事务中试图积极应对,争取国家利权。1946年12月3日,中国内地与香港边境的文锦渡发生一起英军越界开枪事件,造成宝安县居民张添祥死亡,即"张添祥事件"。事件发生后,广东地方当局和民意机构主张强硬外交,积极组织援助;国民政府外交当局亦介入善后,在民意舆论的压力下展开外交维权。最终,张添祥事件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2.
1945年《艾登备忘录》曾确立的英国对藏政策遭到古德和黎吉生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建议英国采取更强硬的政策,直接支持“西藏独立”,而英国外交部却乘机意图降低西藏对印度的战略重要性,变更既定的西藏政策,废除《艾登备忘录》中不利于中英关系发展的内容,从而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然而此举遭到印度事务部和印度政府的抵制,由此英国政府内部对西藏政策的争论和矛盾急速升温。中国国民党六大准备“赋予西藏高度的自治权”,英国内部的纷争才得以合流。英国外交部、印度事务部和印度政府之间的矛盾是由于英国处理西藏事务的不同机构利益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的大国意识和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日益增强,1942年的印度之行是蒋介石以大国领导人身份参与国际事务的一次重要尝试。出于对日作战的共同目标和战后亚洲格局的考虑,蒋介石在力图说服甘地放弃不合作政策及支持同盟国作战的同时,又不顾英国的反对,公开敦促英国从速赋予印度国民以政治上之实权。之后,蒋介石又策动美国对英国施压,反对英印政府逮捕甘地。蒋介石由中立调停到以美制英,再到直接反对的政策演变,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战时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但也反映出蒋介石在对英外交上的不够务实。  相似文献   
4.
袁野 《决策》2016,(4):86-87
当今世界八成以上的领导人都拥有新媒体账号,每天发布的内容难以计数,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解放军报社时,亲自敲击键盘发布了一条微博,迅速引爆全网。2016年新春伊始,习总书记又在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发布了问候语音,向全国人民致以元宵节的问候。总书记对于新媒体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的极大发展,脸书、推特、Whats APP、Instagram、Line、微信……  相似文献   
5.
中葡关系是澳门历史最基本的双边关系,但是随着葡萄牙殖民势力的不断衰落,荷、英等海上强国的先后东来,澳门所包含的中西关系内容就日益丰富繁杂,双边关系中逐渐凸现出多边的色彩和多元化的特色。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国大使马戛尔尼访华的过程中非常明显地体现出错综复杂的中、英、葡多边关系的互动。意在通过论述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经过和成败原因中的澳门因素,探讨澳门在18世纪末中英关系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英占缅甸,威胁我国西南边疆的安全。清朝政府早就得知英要对缅发动第三次侵略战争,但它没有准备去支持缅甸反抗侵略,而是企图派人劝缅对英妥协投降;缅甸各族人民抗英游击战争开始之后,清朝政府对这一正义斗争没有给予实际的支持;英占全缅之后,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要同清朝政府谈判,清朝政府对英存在幻想,致使英国殖民者让出虚名,求得实利的阴谋得逞。云南地方官关心缅甸局势的发展,在他们的奏报中保存了不少有关缅甸人民抗英斗争的重要史料。清朝政府对英国占领缅甸的反应,是由于它既害怕本国人民,又害怕外国侵略者的反动本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抗战后期,宋美龄赴美国访问,英国政府也向她发出了访问邀请。鉴于抗战以来英国的种种表现,宋美龄对自己访英能否取得积极性的成果表示怀疑,其态度经历了拒绝访英、决定访英到取消访英的变化过程。影响宋美龄访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未康复、对英国政府不满、罗斯福总统不赞成等,但根本因素是宋美龄认为访英不会取得成功,英国只希望她进行礼节性的访问,并不欢迎她申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侯毅 《兰州学刊》2009,(7):217-221
1787年,英国派出以查尔斯·卡斯卡特(Chades Cathcart)为正使的使团访华。这是英国政府第一次遣使来华。使团来华的目的是扩大对华贸易,增开通商口岸,割占中国岛屿及在华设立使馆等。卡斯卡特使团使华经过了周密筹备,反映了当时英国对华政策及各政治集团在对华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尽管此次出使因正使卡斯卡特在来华途中病逝而夭折,但其在中英关系史重要影响和意义仍非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英国是与中国交往最密切的西方国家,也是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在概述近代以来中英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就新中国建立后中英的外交风云和外交关系发展进行分析,指出了英国外交上的现实主义态度和务实性、灵活性和稳健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英建交过程曲折复杂,美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二战后,英国对美国依赖相当严重,在对华关系上一味追随美国,导致中英关系长期徘徊不前。本文分三个时期,将美国对中英关系的影响作一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