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24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03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259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英 《决策与信息》2007,(12):15-16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明确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公平正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准心。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命题,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按照这一论断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就业是民生之本,也必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政治信任关系到改革建设能否获得普遍支持。我们目前的政治信任存在层级差异化显著、流失严重和不信任表达方式多样化等特征,导致政治信任流失的原因有社会阶层固化、权力寻租扩大、制度有效性弱和大众文化带来的强传染性等。可以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规范权力运作、健全政治参与机制和优化信任环境等方面构建符合我国现实的政治信任。  相似文献   
4.
何竞 《社区》2014,(12):21-21
笔者认为,要做到让居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亲切温暖、服务周到,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关键是从小事和实事做起。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社区日常工作中,人们常见的通病.是心浮气躁、浅尝辄止,流于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5.
6.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所提出的崭新的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理念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为密切,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实现共享发展,需要深刻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同时还需要认清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把握好实现共享发展理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视野     
<正>中国呼唤一场民富"革命"一系列信号表明,中国正在推动一场旨在实现"民富"的"新革命"。有关专家指出,"革命"需要路径,对于中国而言,举其大者,以下路径是必需的。其一,民企让利于民。数据显示,在1992至2007年间,我国政府、  相似文献   
8.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折射的是我们党逐渐形成了符合执政规律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平正义的理念;统筹兼顾的理念;共建共享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道德素养并未上升到“圣人”的高度,拾而不还的行为在现实中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经中外对比研究,发现给予拾物人报酬请求权是解决该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而“拾金不昧”的道德缺失也为遗失物招领付费制度提供了土壤。遗失物招领付费的做法在法理和实践中均有可行性,但在报酬比例的认定及该权利的排除适用上须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0.
人们以人的属性为基础,构建的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是当今政治哲学中争论的一个焦点。对人性美与自由和平等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出的解释,可以为理解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而树立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人性理念,不但是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从自然性出发对人性的真谛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