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李秋生 《中华魂》2021,(1):30-31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雄壮的《志愿军军歌》,踏上炮火纷飞的抗美援朝的战场,彻底打败了不可一世的以美军为首的16个国家军队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了"三八线"。  相似文献   
2.
军歌     
巩怀书 《老友》2012,(8):20-20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相似文献   
3.
晚晴诗亭     
  相似文献   
4.
陶赋雯 《学术月刊》2024,(2):175-186
“声音景观”和“听觉经验”在当代历史研究中蔚然兴起,但关于战争军歌与历史记忆的研究方兴未艾。军歌本身不仅是记忆的媒介,也是媒介的记忆,是一种易被历史表征化的政治声音。作为战争记忆的“同期声”,日本军歌随之兴起,成为昭和战争的“进行曲”,日军形象的“美化剂”,历史罪证的“记忆场”。在1945年宣布战败后,日本军歌作为战败记忆的“回潮曲”,仍依旧传唱复兴。需要警惕当代军歌“怀旧潮”中体现“历史伪饰”的情感共同体、假借“军事趣味”的代际延续、甄别“反战和平”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杨靖宇是抗日民族英雄,是东北抗日联军著名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他创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成为东北抗日时期流传最广的歌曲之一,吹响了世界各国人民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号角,对于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军歌精神像一面旗帜飘扬在后人的前进道路上,杨靖宇将军是值得人们永远怀念的抗日英雄,抗联军歌在当今社会中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值得关注研究。  相似文献   
6.
80年代末期,以刘震云的中篇小说<新兵连>为滥觞,一系列"军营新写实"小说纷纷出笼,形成了一股被称为"农家军歌"的创作潮流."农家军歌"以对军人生活和军人心灵的揭露而突破了新时期军旅文学的某些禁锢,解构了已经化为军旅作家创作定势的"英雄情结",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了军人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又经历着异化与蜕化的双向过程.这一判断在一开始可以说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军人精神蜕化的生动写照,的确不乏真实.然而,将这种部分真实一味的推衍和扩大,并且不加节制的夸张和渲染,就在偏颇和狭隘中逐渐走向了非真实,甚至表现出道德失位和美丑不分.  相似文献   
7.
新四军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产物,它传承和发扬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和工农红军第四军的铁军精神。对由陈毅原词、集体改词、何士德作曲的《新四军军歌》反映了新四军与两个老四军的历史渊源关系进行了探索分析,对其所表现出来的铁军精神作了归纳、概括和提炼。  相似文献   
8.
<正>初冬的武陵山区,已略感寒意。寒风萧瑟,让这大山显得尤为宁静。经过近3个小时的车程,记者从桑植县城来到云头山村。这里,曾经是一个破旧、贫困的村落。但此时,记者看到的,却是村寨另一番风姿。张家界市桑植县历史上称之为古西南夷地,是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少数民族占88%。桑植县又是贺龙元帅的故乡、著名的革命老区,属国家级贫困县。1988年以来,湖南省军区坚持  相似文献   
9.
杨敏 《百姓生活》2012,(8):55-55
军歌的原型是《八路军进行曲》 2010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创作者公木的百年诞辰纪念。公木本名张松如,曾任吉林大学副校长,是著名诗人、学者。公木曾参与修订《东方红》歌词,创作电影《桥》、《白毛女》、《英雄儿女》的主题歌歌词。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下半叶中国国门大开后,大量西洋音乐随西方入侵者的军队、宗教信徒的咏诵及其他形式开始被国人关注或记载。洋务运动时期,大臣们出洋考察的游记中常看到他们对西式军乐及军乐队的记录,或者洋人在国内外各种场合的军乐会情况。随着清末日本军歌的传入以及国内各地编练新军,西式军乐在国内更加为人熟识。社会对这一突破传统的乐曲模式及乐器十分感兴趣,清末时期西式军乐不仅应用于军队,更被学校和社会层面所吸收和发扬,国人彻底接受了西式军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