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吴嘉纪是一位颇具理性的遗民诗人,亲身体验了明末清初这一特定时期亡国,灾荒,赋役等一系列苦难的生活,但他志节尚存,以清醒的头脑与敏锐的洞察力退守陋室,奋等直书,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平民化倾向的不朽诗篇。  相似文献   
2.
吴嘉纪的诗歌主要有苦吟诗、山水游历诗、送别寄怀诗等类型,其诗体形式丰富多样,并以一种"冰霜高洁,刻露清秀"的诗风自成一家。从诗歌的抒情艺术、语言艺术、表现艺术等方面进行探讨,归纳出吴嘉纪诗歌以凄冷为主调的多样化诗风。  相似文献   
3.
吴嘉纪、钱澄之身历明清鼎革之乱,目睹了兵荒马乱之时清军的暴行、败兵的狼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感受着百姓的苦痛和悲哀,体验着沧桑变幻之感,用诗歌记录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二人的切入视角不同,吴嘉纪多侧重于从平民角度看待世事,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钱澄之多写战事,从大环境着眼,注重历史事件始末。咏史诗创作上吴嘉纪重在怀古,抒发昔盛今衰之感;钱澄之咏史诗因事兴感,重在借鉴历史意义。在诗歌艺术手法方面均用白描而侧重点不同,风格上吴嘉纪岩冷危苦,凄急幽奥;钱澄之英风豪气,悲愤激昂。  相似文献   
4.
孙枝蔚与吴嘉纪同为清初扬州诗坛重要的遗民诗人,二人私交甚深,交往时间长达三十年。孙、吴相交的思想基础是皆坚守遗民之志,清寒自守,狷介绝俗,心忧苍生,沉酣诗书。对二人交游情况的述论,可使诗人的诗文活动获得淋漓的生气感、饱满的艺术感、丰厚的历史感,凸显他们的个性和风神,亦可藉此蠹测当时之士风趋向。  相似文献   
5.
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创作了大量气候灾异诗,这在诗歌史上极为罕见。东淘地区水旱频繁,吴嘉纪深受其害;同时他耳闻目睹灾害中贫民的悲惨遭遇,极为同情。这一切使他异常关注东淘的灾异。吴嘉纪以诗为史,记录了发生在周围的气候灾异以及灾难下民众的生活,不仅丰富了方志中的气象史,也反映了灾异中百姓生存的艰难,官吏、盐商、富户为富不仁的实际情形。另一方面,东淘频年的灾异、艰苦的自然环境,对《陋轩诗》严冷危苦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苦吟既表现在"苦吟"的认真,又体现在"吟苦"的真诚.杜甫、吴嘉纪、臧克家作为我国诗史上三个最有影响的苦吟诗人,其创作在苦吟主体的平等视角、对民众苦难的深度开掘和揭示苦难民众优秀品质等方面一脉相承.在话语形式方面,他们都借境于乐府民歌而又各具特色,从杜甫的"新乐府"到吴嘉纪的"野人体"再到臧克家的"<烙印>体"具有继承发展性,但三点一线的个案演进并没有伴随苦吟诗歌在整体上从中世、近世到近现代的日趋繁荣.  相似文献   
7.
清初盐民诗人吴嘉纪及其盐民诗歌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台籍遗民诗人吴嘉纪是清初一位颇有艺术成就和地域特色的诗人,他生活在海边盐场,抱穷守志至死。在其作品中,有不少反映盐场灶民这一特殊社会阶层悲惨生活的诗歌,诗人秉承了新乐府主义诗歌风格,以严峻、沉郁的艺术特色创造了“盐场新乐府”。  相似文献   
8.
《陋轩诗》与清初灶户的社会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婕 《东岳论丛》2004,25(1):207-208
盐课收入是清代国家赋税的重要支柱,以往人们多侧重于"盐法"即盐业政策的研究,很少关注盐的直接生产者———灶户的社会生活。灶户直接关系到盐的生产与再生产,关系到盐业生产关系和社会属性,应该引起重视。值得庆幸的是吴嘉纪的《陋轩诗》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