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春秋五伯的争霸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五伯都有一套集政治、经济、军事与外交为一体的争霸战略。齐桓公的政治与外交战略是安民、尊王、亲邻与攘夷。军事战略是先代戎狄,后抑强楚。晋文公的政治、经济战略是尊王、利民、讲信、修礼、正官。军事与外交战略是联合齐、秦,侵曹伐卫,调动楚军北上而击之。楚庄王的政治、经济与外交战略是柔服中小国家,协调君民关系,发展综合国力,选拔亲、故人才。军事战略是加强军队建设,征代中问国家,团结齐、秦,克庸击晋。吴王阖间的政治、经济战略是任贤亲民,施恩行惠。军事外交战略是治兵奋、结晋、鲁,东并大越,西击强楚。越王勾践的政治战略是对内尊贤礼士,对外惑乱吴国。经济战略是奖励生产,蕃衍人口。军事与外交战略是遮掩军实,结齐、亲楚、附晋以制吴。  相似文献   
2.
秦汉之际,蜀郡严道铜山是全国闻名的铜矿采冶地。汉文帝将铸币权放归民间,而后赐其宠臣邓通以严道铜山铸钱,使得邓通铸钱与吴王刘濞铸钱一样流布全国。这个看似任性的帝王行为,实际上是文帝与吴王刘濞斗争的重要棋子。在政治上,它缩小了吴汉矛盾被挑拨的空间,降低了吴王的反叛势力聚集力度;在经济上,它为汉廷中央赢得了与刘濞至少同等的战争物资汲取力,同时为未来的武力削藩积累下巨额财富。其手法巧妙含蓄、迂回曲折,符合文帝的削藩风格,是文帝巧妙削藩的又一力证,从中也可一窥当时西南铜矿资源对帝国影响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公子光使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故事脍炙人口,但吴王僚和公子光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世本》说是叔侄关系,《史记》则说是堂兄弟关系。本文作者认为《史记》本身舛误太多,《世本》成书于《史记》之前,说法异于《史记》,而《左传》则又有蛛丝马迹可为《世本》之说作佐证。由此可见,吴王僚应是寿梦庶子,公子光应是夷昧之子,他们当为叔(伯)侄关系。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07,(8):22-25
伍子胥遗恨终生 伍子胥为报父仇的忠肝义胆、为酬吴恩的文韬武略的确可敬可佩。但是,他对夫差的“愚忠”却留下一生遗恨。清人韩荚曾就此事将伍子胥与范蠡进行对比.“吴有伍员,越有范蠡,两臣均忠于谋国者,但夫差与勾践有听与不听之异耳,然伍员不免于鸱夷,而范蠡得霸越以扁舟五湖志,岂不谓智哉!”伍员与范蠡二人均为经济之才,用之即能富国强兵。越王勾践任用范蠡,在国破家亡的逆境下而能东山再起。吴王夫差不用伍员,以致国灭身亡。这是君主因为不能任贤使能所致。而从为臣之道来说,伍子胥则不如范蠡聪明。范蠡看透勾践之为人后,即急流勇退、隐姓埋名,逍遥于江湖。  相似文献   
5.
周代立国于江南的姬姓吴国,被称为“荆蛮句(勾)吴”、“夷蛮之吴”,句吴即吴。吴人语言是“夷语”、“夷言”。他们的“夷语”言吴成“句吴”。古代吴、虞等字同声相通,铜器铭文句吴作“句吾攵”、“攻吴”或“攻■”、“工■”等。吴国开国君主吴太伯自号的句吴,即其父周太王亶父所封的东吴。从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到吴王夫差自言吴为句吴,就是他们的吴人方俗语言把“吴”说成“句吴”。这“句吴”的“句”和铜铭“攻吾攵”、“工■”的“攻(工)”,是吴人言“吴”的发声,正如汉唐以来古代学者解释的“句音钩,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于越也。”句吴即吴,是国号,也是地名。吴取名于“天虞之山”即大吴山,含义为大。“太伯之封在西吴”和句吴的吴义“即鱼”、句吴是“句族为吴所并”以后的命名、句吴是“文身”之意等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迎夏 《老友》2014,(6):50-51
正江西,地处我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革命和共和国的摇篮,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红土地,去领略欣赏其中的7处景点。鹅湖书院鹅湖书院位于鹅湖镇鹅湖村,地处铅山县东北部的鹅湖山北麓,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与白鹿洞、岳麓等书院相齐名。书院背靠青山,旁依古驿道,风光秀美。唐诗"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描写的就是这一带富庶恬静的田园风光。书院东侧原有鹅湖寺,始建于唐代,是我国古代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7.
19世吴王寿梦接位时,吴国为楚国属国。其后,晋国推行"联吴制楚"战略,成功瓦解了吴、楚联盟,吴始伐楚。在其时晋、楚争霸的战略态势中,晋国为巩固所获取的战略利益,紧紧地拉住吴国。为此,晋国多次主持盟会,邀请吴国参加,同时让晋国集团内的其他诸国"会吴"。吴国在这一时期,对晋国集团组织的盟会等事务,却显得冷淡与消极。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三:政治因素、军事因素、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周生春  明旭 《浙江学刊》2003,(1):166-171
本文首先探讨了春秋时寿梦至夫差七代吴王的墓址 ,指出   吴之蛇门外大丘、筑山北塘、胥女大冢和蒲姑大冢分别为寿梦、诸樊、余祭、余昧之墓 ,王僚、阖闾、夫差之墓分别位于吴之狮子山、虎丘和徐枕山。文章又在梳理考订越王世系的基础上指出 ,句践至朱句四代越王之墓应在琅邪 ,翳之墓在句容大横山下 ,翳以下诸王之墓均应在吴地 ,蒸山 (真山 )南面夏驾大冢应为无余之或无 弓 一田一田一 之墓。  相似文献   
9.
三令五申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军事学家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问:“用妇女来试可以吗?”孙武说也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来训练她们。  相似文献   
10.
在苏州西部山区发现的木渎春秋古城遗址群和许多高规格春秋墓葬,印证了宋代方志所记“吴故都在馆娃宫侧”的传说,从而使春秋晚期吴国都城显露出本来的面目:西为吴国故都,东为新都吴大城,中部郭城之内则有姑苏台,东西绵延约20公里,显示出一方霸主的强盛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