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弥留之际》究竟应算作是悲剧性作品、喜剧性作品,还是史诗性作品,或者其它什么,这的确是个问题。针对评论界莫衷一是的论述,本文拟以诺思罗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为武器,阐述这部小说的悲喜剧特质和传奇或浪漫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3.
杜生梅 《社区》2008,(6):33-34
本刊曾刊登过《德国弗莱堡Vauban社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一文,阐述了“永续社区”的发展理念。本文作者亲自参观了这一世界著名的绿色社区,给我们带来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诺思洛普.弗莱是英语国家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他的理论著作《批评的剖析》被誉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圣经》。弗莱的文学循环论将文学的发展视为一个以神话——原型为基础的循环运动过程,对整个二十世纪后半叶文学批评从语言研究转向文化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诺斯洛普·弗莱对加拿大文学的后殖民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加拿大理论家诺斯洛普·弗莱对加拿大文学后殖民性所做的精辟论述,认为弗莱对加拿大文学三个发展阶段的分析以及强调加拿大自然环境对加拿大文学的影响,实际上彰显了加拿大文学与前宗主国文学之间的张力,表现了具有加拿大特色的后殖民文学特征,从而丰富了当代后殖民批评研究。  相似文献   
6.
杨博闻 《社区》2010,(33):12-13
德国弗莱堡:奔驰故乡没汽车 德国南部巴符州是奔驰汽车的故乡,但在该州德法边境的弗莱堡市市郊"沃班小镇",居民们却拒绝汽车,使小镇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无车低碳小镇"。  相似文献   
7.
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中区隔出独立循环的文学世界,但外在语境的缺失让文学整体循环的可能性受到质疑。弗莱起初通过建构文学的关怀功能来连接它与社会的断裂,但循环的动力何在依然悬而未决。因此在《圣经》研究中他引入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被限定为语言的一种功能特性,能根据社会的变迁来调整语言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由此文学整体循环的动力以及文学与社会的互动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还不违背文学的本体地位。但神话与意识形态的这种对接也让弗莱的原型批评逐渐走向更加宽泛的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8.
唐振 《理论界》2023,(2):97-104
韦勒克和弗莱是20世纪西方文论界的两座高峰,然在韦勒克对弗莱的评论中显然见出二者就文学批评理论与文本诠释原则所持观念的迥然之别。弗莱主张将文学批评建构成具有一定程度独立性的“系统的科学”,韦勒克则认为这种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思维结构只是一种“虚构的批评”;同时,弗莱认为具体的文本价值判断并不是文学批评的根本任务,只是一种有关文本鉴赏“趣味的历史”,韦勒克则认为文学的直接经验是建构文学批评理论的基底,弗莱的做法等于是取消了文本的审美价值。韦、弗二氏关于文学批评的争论,实则折射出20世纪西方文论中以“肌质”和“整体”所呈现的两种不同文本观和文本诠释范式。以文本为中心实现二者的两相调和,不失为当下文学批评建构和文本诠释路径的一个可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2011,(6):76-79
你是否想象过,如果自己的家出现在大银幕上,会是什么模样?杰西卡·弗莱舍曼的家作为电影《孩子们都很好》的拍摄场地,不仅通过大银幕供人们参观,还因该片获得多项奥斯卡提名而得到了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先驱弗莱不仅提出世界文学发展史是沿着神话—传奇—悲剧—喜剧—讽刺这一环形轨道运行的循环理论 ,而且还指出人类语言的发展轨迹也是一个环状结构。弗莱在阐述这三个语言阶段的不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后 ,指出《圣经》语言的独特性 ,视其为并不汇入语言循环的第四种语言模式。该理论对当今世界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并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