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5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叶诗派作为“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其诗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新诗戏剧化”的倡导,主张诗从艺术观念、思维形态到语言结构均呈现出鲜明的戏剧性特点;认为现代诗的核心元素已从情感变为经验,只有富于暗示力的文学经验才足当诗的反映对象与表现内容;提出诗歌抒情的戏剧效果主要指表现上的客观性与间接性,并介绍了里尔克式、奥登式、诗剧形式三种模式;强调对语言的二度规范以创造陌生化美感,注重意象的深层蕴含及通过意象运行来形成诗境.  相似文献   
2.
《娇红记》的美学特征及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娇红记》是元代艺术成就较高的文言小说。在元代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娇红记》形成了两个突出的美学特征,即戏剧性审美和悲剧质性。元代特殊的文化政策及繁荣的戏曲文化孕育滋养了这两种美学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移民史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从1986年到2011年,仅仅25年,它就经历了六种重要变化,成为中国时局的一种精密映射。改革开放之初,也即1986年到1989年之间,大批中国青年试图到西方学习并体验生活,由此引发读书和打工浪潮。其中去  相似文献   
4.
有夫之妇汪君在商场、官场与情场上,多年扮演了“千面娇娃”角色:背着丈夫,她一鼓作气做了贪官长达12年的“铁杆二奶”;在寻求事业发展平台时,她赤裸裸地充当行贿者:当丈夫发现她红杏出墙和她离婚后,贪官情夫却另结新欢,醋海翻涌的她竞忍辱掏钱资助情敌……汪君所有角色的塑造与转换,都与一个男人密切相关——他便是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许千里。颇富戏剧性的是,两人最终双双扮演了阶下囚角色。  相似文献   
5.
在“架构—肌质”视阈下考察戏剧性,主要有“肌质”中的道白、情境、冲突等;“架构”下的戏剧性布局,主要有逻辑线索、主体身份、视角等.戏剧性充满了对立矛盾因素的分布,形成了紧张、包孕包容的审美张力;而近期新出现的某类“语词”,也可视为某种戏剧性单元,作为某种特定的“戏剧性角色”,经由“字思维”的随机与有机的生发、繁衍,撑开延异性张力,可以盘活现代诗语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爱伦·坡的<乌鸦>一诗具有明显的戏剧性,其戏剧性主要表现在戏剧场景、戏剧情境、戏剧结构、戏剧张力、戏剧对话、戏剧独白和戏剧冲突等方面.诗人正是运用这些戏剧手法真实地表现了忧伤、痛苦、绝望这些人类永恒的情感,并以此创造忧郁美和确立忧郁美的价值.坡创造美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带来欢乐,因为他坚信,"诗之直接目的是欢乐,而非真实".  相似文献   
7.
李黄珍  刘晗 《职业》2009,(3):13-13
如果走过大学四年回头看,大二可能是大学记忆箱里停留最短暂、最模糊的一个时期,我们唾手可得的以及我们望尘莫及的都将在这个时期实现戏剧性的转变,也许一向刻苦学习的同学在一夜之间会变得消极贪玩、自由散漫;也有些甘于平庸的同学异军突起,变身为让我们刮目相看的强者。  相似文献   
8.
小说吸收、汲取戏剧养料之后,更能引人入胜。普列姆昌德就是娴熟地运用戏剧技巧于其短篇小说的一位艺术大师,他善于通过场景描绘和情节安排来营造氛围,极富戏剧性,在印度同时代作家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分析《雷雨》人物时习惯借用小说的形象分析法,忽视了"戏剧性"这一应有角度,从而在对剧  作人物和主题的解读上出现偏差。从戏剧冲突、戏剧情景、戏剧悬念、和戏剧场面四个方面分析,可以发现周萍才  是《雷雨》戏剧性营造的关键,而且惟有周萍才体现了剧作真正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思想及其作品带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及民族精神。《奥涅金》是柴科夫斯基歌剧类作品中的杰作,同时也是俄罗斯歌剧史中的一块瑰宝,它既是俄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价值的体现,也是柴科夫斯基本人歌剧审美特点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