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40篇
劳动科学   63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91篇
丛书文集   379篇
理论方法论   104篇
综合类   1117篇
社会学   308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牛汉《悼念一棵枫树》的通行解读,不仅与作者牛汉的诗学理念相悖,也很难说清楚《悼念一棵枫树》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将牛汉的"悼念"行为放置在现代人与大自然互为主客体的敌对性关系结构中,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可揭开牛汉"悼念一棵枫树"的现代性内涵。作为客体的大自然和枫树,实际上是以死亡的特殊方式唤醒了诗人,使诗人从单一可控的主体复活为自由生动的生命个体,因此,《悼念一棵枫树》表达的是一个被拯救了的生命向自己的拯救者发出的致敬和感谢。  相似文献   
2.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对死亡进行了深入独特的思考。本文旨在论述庄子对死亡问题的基本思想:从本体论上看,死为气之消散;从认识论上看,死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意向;从现实性上看,死是天命之死。  相似文献   
3.
关于诗人屈原之死历来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本文认为 ,古人对屈原死亡的关注方式于考察诗人自杀事件的意义是值得怀疑的 ,力图回到作者文本本身 ,以现象学本质直观的研究视野对屈原自杀事件作一全新的审视 :通过分析屈原诗歌文本中作者潜在的体验模式 ,认为屈原自杀的终极根源在于其深刻的追问精神与存在根据缺失的无法超越之间的深刻张力  相似文献   
4.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大量的死亡委婉语。两种语言均以隐喻和转喻的方式来构成委婉表达,并形成相似的概念隐喻和转喻,说明两个不同语言民族在认知方式上的一致性和相似的生死观。不同之处则体现出两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陕西省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颁布实施已五年,但是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不时发生老年人非正常死亡案件,特别是农村,虐待、歧视、辱骂、遗弃、残害老年  相似文献   
6.
经研究,现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二次性抚恤金(工亡补助金)标准 (一)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和计发办法,按照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发放办法的通知》(民发[2007]64号)的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7.
案情回放最近,据北京的多家媒体报道:2007年11月21日下午4时左右,一名叫李丽云孕妇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尚未办理婚姻登记的丈夫肖志军送到朝阳医院西区医院救治。由于丈夫拒绝在手术单上签字,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医生宣布孕妇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8.
《上海科学生活》2003,(9):78-81
热!高温、酷热、暴晒、少雨……2003年之夏如火烧天,酷暑暴热在上海、在中国、在亚洲,也在欧洲、在全世界横行肆虐;热!109℃~43℃的气温.打破了60年历史纪录,同时也打破了其持续时间特别长久的百年纪录,上海连续35℃以上的高温天数达到了空前的26天,立秋以后又一度持续高温;热!在世界许多地方引发暴雨洪水、森林大火、地震滑坡、流行病蔓延、粮食歉收;热!扰乱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情绪,中暑、车祸、断水、停电、异常情况频频发生;,热!行道树被晒蔫、骆驼被热死、人类的死亡率上升……2003年之夏在许多地方成为灾难。虽然秋已到来,我们仍然想追问:老天怎么啦?地球怎么啦?生活在21世纪,人类会不会经常面对这样的苦夏?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安乐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由于涉及到种种道德问题,安乐死在我国难以取得合法地位。我国儒、道两家代表的传统生死观对死亡价值的肯定和重视,为安乐死的合法性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意大利港市巴勒莫召开的第三世界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大会上,美国寰宇健康学会的科学家展示了他们这方面临床试验的结果。利什曼病是一种由沙蝇叮咬而传播的寄生性传染病。寰宇的试验表明一种名叫巴龙霉素的抗生素在冶疗内脏利什曼病——最危险的一种利什曼病——上疗效显著,全世界每年感染该病的人多达150万,死亡人数达20万。如此庞大的数字显示寰宇开发新药的努力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