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农村实践     
《领导决策信息》2010,(29):22-22
湖北首个省级合作社联合会诞生 7月9日,湖北省2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民主协商和投票选举的形式,确定了湖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相关机构及其负责人,标志着湖北省首个跨区域、跨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航母启航。联合会将为会员提供资金互助、金融贷款服务,破解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因抵押、担保物不多而面临的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政治协商最重要的平台和组织形式.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就重大问题与民主党派进行协商,大量的是通过人民政协的平台和渠道,将社会各界的利益诉求及时与执政党沟通,以作为执政党决策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根乔 《江淮论坛》2022,(3):105-1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制度日益健全、不断完善,协商民主呈现新格局、迸发新活力、取得新成效,但在协商制度、协商程序、协商立法、协商主体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协商文化培育滞后、协商机制不完善、协商主体协商能力不足、思想认识不到位。完善人民政协协商制度,必须充分发挥党委主导作用,着力提升政协协商质效,大力培育政协协商文化,不断完善政协协商机制,切实增强协商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4.
伦谭 《老年世界》2011,(7):34-35
中国革命胜利在即,关于新中国成立时在什么地方建立都城的问题,毛泽东综合历史沿革和现实情形,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民主协商,决定放弃南京,通过法律程序确定选择北平。  相似文献   
5.
6.
7.
基于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通过聚焦H省S镇变电站建设从遭遇阻力到顺利完成的变迁历程,构建“风险感知—价值失灵—民主协商—价值实现”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以解析变电站邻避问题的产生原因、存在症结与破解路径。研究发现:民众的风险感知差异与主体间的利益博弈是邻避问题发生与演化的根源;协商沟通低效与公共价值失灵是邻避问题存在的症结;地方决策模式的转变是邻避冲突缓解的拐点。风险沟通、民主协商、利益补偿是邻避问题得以破解、公共价值得以实现的三大工具,而民众的有效参与和官方的积极回应是促成三大工具产生协同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社会团体置于市民社会的兴起和公共管理模式向公共治理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重新认识作为公共治理主体的社会团体和作为治理模式核心要素的软法,从软法的角度重新给社团章程定性,通过章程重新认识社团和社团的内部自治,再提出中国社团章程作为软法进行治理所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结构性转型的生活画卷中,因技术变革引起的"话语革命"热潮由此拉开序幕。媒体平台的问世,引领"草根力量"步入"全民麦克风"时代,使之开始活跃于公众的"话语视野"之中。在这新旧体制转轨的历史节点上,"线上"与"线下"的话语权博弈在理性与情绪、正义与暴力的结构性张力作用下,上演一幕又一幕舆论狂欢盛宴。"广场政治"式的参与方式更是将围观"负溢出效应"暴露无遗。因此,理性的网络围观生态需要网众坚守思想、伦理、价值三条底线,以此构建合理、合法的网络围观框架。  相似文献   
10.
周俊峰 《兰州学刊》2009,(Z1):80-82
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有利于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的实现,民主机制有利于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因而要想实现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我们必须要有民主机制。我国的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是"公众参与和群众路线"的民主形式,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民主形式为主的公共政策制定机制,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当然,民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加强民主协商制度、民主参与制度的建设来完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科学化的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