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女性形象进行评析,认为:祥林嫂是女性弱势群体中的最弱者,爱姑是女性弱势群体中的抗争者,子君是女性弱势群体中闪光一时的弱者。她们被强大的“杀人团”所包围,同时由于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存在的程度不一的精神缺陷,因此挣扎,抗争,“出走”都无济于事,都是悲剧结局。而鲁迅描写女性弱势群体是三女性的价值意义在于:反思五四的“人的发现”,反思五四妇女解放及启蒙的时效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广泛而长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祥林嫂之死     
秋风一天凉似一天,街上渐渐少了行人,一个身影在瑟瑟的秋风中踽踽独行。她左臂挎着竹篮,右手提着竹竿,衣服已经破烂不堪,本已花白的头发好像又染了一层霜。祥林嫂已被鲁四奶奶扫地出门,完全成了乞丐了。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的代表作《阿Q正传》和《祝福》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表现为两者是完美的合璧之作。小说中的主人公阿Q与祥林嫂分别是封建社会男性民众和女性民众的代表人物 ,两者交相辉映 ,具有整合封建社会民众生存状态本质和民众国民性本质的意义 ,开掘出鲁迅小说社会批判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关于《祝福》中祥林嫂之死因,是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作为鲁迅最著名的乡土题材小说,《祝福》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本文从民俗传统对俗民个体的控制与教化角度,认为隐喻型民俗控制和奖惩型民俗控制是造成祥林嫂之死的最主要的主客观原因。鲁迅以此深刻揭示了封建文化思想吃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封建礼教是酿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外在原因 ,而祥林嫂自身的性格、心理因素则是其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内在原因。强烈的负罪感、巨大的恐惧感、严重的迷信思想、软弱的性格特征诱发了祥林嫂的人生惨剧。  相似文献   
6.
祥林嫂的悲剧既是一种由封建礼教造成的悲剧,又是一种痛苦无处可说的悲剧.因而包括"我"在内的整个社会对于祥林嫂的悲剧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赵葵美 《生存》2020,(1):0213-0213
祥林嫂是鲁迅创造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她在小说世界里,被封建礼教迫害致死,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几次试图与命运对抗,尽管失败,所体现的人性的光辉,依然值得称赞。  相似文献   
8.
理解祥林嫂意义时,现代性价值立场的确立使得封建意识形态作为具有标出意味的整体被区隔出来.这种视域将祥林嫂身处其中的三重文化空间理解为封建意识形态与现代性的二元对立,并导致祥林嫂与"我"之间对称性的叙事一直未被言及.事实上,祥林嫂意义的复杂结构正表现为发生于山里文化空间与鲁镇文化空间之间的悲剧命运,由来自外面即第三重文化空间的"我"所讲述.从这个文本现场出发,我们或许能获得祥林嫂出走的现代性启示,还原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9.
借助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可以发现祥林嫂精神世界中的一个病态怪圈:道德化的"超我"与本能化的"本我"趋同,生命自由抗争的异化成为祥林嫂精神世界中的"隐患".在围绕"再嫁"与"丧子"所遭受的系列创伤,祥林嫂的记忆呈现严重扭曲,其表征为反复回忆与日常健忘.祥林嫂之死,首先是因为她自己精神世界的崩溃造成的,同时也是鲁镇社会中所有人物无意识的合谋,鲁迅凭借其深刻的同情与深邃的批判所建构的创伤叙事,造就了《祝福》文本的经典性,使得祥林嫂形象成为民族特有的集体记忆.文化反思和底层关怀是祥林嫂这一具有创伤性质的记忆遗产所给予当代社会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祥林嫂悲剧的内涵作出重新的解释,指出祥林嫂之死的原因其一是礼教各条律之间的内在矛盾,是族权与夫权之间的相悖;其二是愚昧大众们"看客"的凶眼,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祥林嫂产生犯罪感,自我心灵折磨以致跨入地狱之门。"五四"时期控诉"吃人礼教"的作品汗牛充栋,鲁迅控诉的深刻性在于不是浮面地指出礼教吃人,而是尖锐地指出遵从了礼教的条律规范,礼教依旧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