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管子》“三匡”的命名分篇与简制长短无关 ,而有其内在意义。“三匡”之匡来源于对桓管功业“一匡天下”的评论 ,辅相、匡救等义只得其一偏。而“三匡”大、中、小的区分与《逸周书·文匡解》中的提法完全符合 ,不仅是“借用名词”而已。“三匡”是各自以正天下、正国、正民为中心 ,而又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2.
管仲故里,唯一可见的是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的记载。但颍上划属哪个国家,地处哪个方位,仅凭《史记》无从知晓。《左传》成公十六年载"诸侯迁于颍上"、《晋书·赵王伦齐王冏列传》载"泓乘胜至于颍上",文献中提到的这两个"颍上"均位于今河南许昌禹州至漯河临颍之间,管仲故里大概就在这一区域之内的颍水流经的某个地方。隋代在今安徽阜阳境内新置颍上县,与《史记》所载"颍上"不是同一个地方。隋代的颍上县,在汉代置慎县,春秋时为楚邑,是《左传》哀公十六年所载"吴人伐慎"的慎地,汉以前并不把这个地方称为"颍上"。明清一些学者认为管仲故里在隋置的颍上县,梁启超认为管仲故里在春秋齐国境内,均于史无考,不能相信。  相似文献   
3.
作于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是对春秋初期管仲治国之术的继承与发展。《管子》“轻重”篇阐述的经济思想不宜等同于“设轻重渔盐之利”的管仲思想。文章分别从刘向校书、时代特征、傅玄等学者的辨伪三个方面论述了《管子》“轻重”篇是对管仲思想偏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就孙武故里问题、孟姜女故事历史原型问题和中国古代职业教育本源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惠民县说"是以唐乐安作为孙武的故里,"博兴县说"是以汉乐安作为孙武的故里,"广饶县说"则是以先秦齐乐安作为孙武故里的.孙武作为田氏贵族应是聚族而居于齐都临淄的,作为士人应是"群萃而州处"于临淄"士乡"的,无论如何是不会生长久居于"鄙"之"食采乐安"的.因而,临淄才是孙武的故里.杞梁妻哭夫作为孟姜女故事的生活原型,体现的是历史真实;而孟姜女故事作为杞梁妻哭夫的艺术演生,体现的是文化真实.只有将两个真实比对同步研究,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达到深化、完善的目标.中国较为全面、系统而深刻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初步形成于春秋前中期的齐国,它是管仲为创立霸业而推行的"四民分业定居"社会改革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的管仲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一匡",建立了千秋功业,但学者们对此看法并不一致.就儒家学者孔、孟、荀来看,孔子赞之"如其仁,如其仁",孟子认为管仲佐桓公乃"三王之罪人",荀子从"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角度肯定了管仲的事功.孔、孟、荀在品评管仲中表现出的不同,反映了三家在学说体系上各有取舍.  相似文献   
6.
冯浩菲 《文史哲》2006,(2):48-52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争议的重要人物。孔子对管仲的评论,也成为历来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肯定派学者理解为孔子称许管仲为仁人,这符合孔子本意;半肯定派理解为只谓其有仁者之功,未许为仁人,这种认识带有片面性;否定派认为孔子未曾以仁论管仲,这是完全错误的。孔子评管仲为仁人,有其理论上的根据,符合历史事实,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分国记事的国划体历史著作,它有重点地记述了从周穆王起至鲁悼公止五百余年内有关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重要史实。《国语·齐语》主要记述管仲相齐桓公的政绩。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mx年在位。他任用管仲为相,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管仲(?——公元前cd前)字夷吾,颖上(今安徽额上)人,少时家贫,曾以经商为生。从公元前685年开始,他辅佐齐桓公,在齐国进行了重大的政治经济改革,使齐国的国力大振,成为春秋时期第——个称霸中原的大国…  相似文献   
8.
9.
历代皆认为管仲之所以能够相齐,取得政治上的成功,最主要的在于鲍叔的极力推荐和桓公用人不避仇两个方面。本文依据《管子·大匡》等典籍,对于桓、管之间的君臣遇合以及管仲成功的原因作了新的解说。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