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7篇
社会学   1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将信仰作为一个思考的对象,会发现对于信仰自身而言,其超越性是必然的;但是,对于处在具体境遇之中的人而言,信仰的这种超越本身就带着世俗的气息.因为人首先是需要维持生命的活物,信仰在最初正是要给人以继续存活的胆量,而当人开始为自己的本性担忧的时候,信仰又为人提供一种更高的标准以提升对于自我的认识.于是,从生存的困境到精神的绝境,信仰往往是人的希望的一种寄托.而在最深刻的层面上,信仰是用绝望中的希望在世俗中建构起一种超越的秩序.  相似文献   
2.
路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带有流浪气息的艺术形象,无论是蒋纯祖,还是郭素娥,他们都是孤军奋战,孤独与死亡常相伴随,难逃民族与历史给予他们的重压,生活在个体灵与肉的双重煎熬中。生命个体面对无边无际的时空,他们所做的反抗从开始便已注定失败的结局,但这种绝望的反抗将生命意义彰显出来,使人获得了存在的意义。从死亡、孤独与绝望三个侧面来分析路翎小说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3.
“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记得2006年的春节,我一个人在书房里任由这首歌一遍又一遍地敲打心灵。脑子里闪现着自己一个个十分落魄的镜头。我抽着烟,烟雾缭绕,一如我迷茫困苦的心境。我近乎绝望地体会着自己在现实中以卵击石的苍凉和悲哀。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曹禺的《日出》,都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女性出走后堕落的故事,但是这两个故事恰好前后承接,互为文本,演绎了女性出走后,因经济原因受诱惑而堕落,在堕落中必然走向死亡的全过程,由此传达了两位作者对女性问题的不同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热爱生命之人自行了断了生命 1916年11月22日,美国极负盛名的现实主义写作大师杰克·伦敦在寓所服用过量的吗啡而停止了最后的呼吸。其时,杰克·伦敦四十岁,正值生命的旺盛期,他的创作也处于巅峰状态。他在短短的十六年创作生涯中,撰写的作品竟有五十卷之多。其中《荒野的呼唤》《雪虎》(也有译为《白牙》)《海狼》《毒日头》《铁蹄》《马丁·伊登》等长篇和《热爱生命》《墨西哥人》《强者的力量》《女人的刚毅》《叛逆》《老头子同盟》《一块牛排》等优秀短篇小说,使杰克·伦敦蜚声世界文坛,被尊崇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6.
杜丽丽 《社区》2014,(28):8-10
2010年3月23日早晨7时20分,正是福建南平实验小学学生入校的高峰。本来站在校门口的郑明生,突然持刀刺向了正在等待上学的孩子……55秒,8死5重伤。这起发生在4年前的恶性案件震惊全国。  相似文献   
7.
加缪的疏离哲学思想蕴藉着其生命存在体悟的独异性,浸染着一种人生"未曾投入,却已疏离"的本真存在感.加缪在揭示此点的同时,更是向人们指明了面对疏离与荒诞,人要敢于承担无意义的世界.加缪以谨严而洗练的笔调刻描着当下人类存在的真实境遇,从生命本身的存在意义视角,无比有力地彰显了疏离的人生哲学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鲁迅与奥地利的卡夫卡虽处于不同的时空,但是他们都能够超越时代语境,对人以及人的生存处境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并深刻地思考了20世纪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出路何在等问题.绝望与反抗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两个彼此矛盾的对立统一体.鲁迅与卡夫卡在个人经历、精神气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正是他们精神世界中的绝望与反抗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9.
浙江三位先锋小说家余华、王彪、艾伟分别从人性的层面、欲望的层面、记忆的层面对存在进行了相同的极端书写,描绘出了一幅相同的绝望的生存景观,又都以各自的方式对这"绝望"进行着反抗.  相似文献   
10.
一个纯真脆弱的童话世界——论顾城的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顾城诗歌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结合其人生历程 ,性格心理类型分析了顾城诗歌的创作特点。试图通过诗歌来诠释探询复杂丰富的诗人内心 ,同时 ,又通过诗人的性格心理类型 ,来阐释一种诗歌风格的产生和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