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9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纹记 《决策探索》2005,(9):16-17
毛泽东一生中用过很多秘书,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我们从毛泽东和他的三位秘书的交往、言行和三位秘书的经历中,可以获得不少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2.
散木 《领导文萃》2012,(4):88-91
左还是右:荡在秋千上的人知识界对胡乔木评价的分歧,主要发生在1979年《苦恋》事件之后。其时,正是改革开放开启之时,人们多年积蓄的对"文革"及"两个凡是"等的强烈不满,在文坛上引发了一场以揭露和  相似文献   
3.
胡乔木的新体咏物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是其新体诗的精华所在,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鲜明的艺术特征,诸如由物起兴、物显人情;托物抒怀、物人一体;借物述理、生动形象等等,极具艺术魅力,为新体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艺术贡献。  相似文献   
4.
胡乔木是中国当代革命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宣传文化和历史编纂领域的重要领导人,被邓小平誉为"党内第一支笔"。1948年5月底,胡乔木担任新华社总编辑。1949年8月1,日《人民日报》升格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时,兼任《人民日报》社长。胡乔木在这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中担负领导职责,对《人民日报》的发展具有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胡乔木曾以《无私无畏,鞠躬尽瘁》为题,撰文称赞我国著名出版家胡愈之先生。其实,作为秘书的胡乔木本人就具有“无私无畏;鞠躬尽瘁”的职业道德。在举办胡乔木逝世两周年纪念活动时,薄一波曾为胡乔木题词:“无私奉献,不倦追求”;宋任穷亦赞誉胡乔木“正道直行,竭忠尽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6.
胡乔木晚年 ,面对中国和世界的现实 ,不断地探讨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提出了很多具有重要价值的观点。这不仅在“文革”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于人们从过去盛行的“左”的错误中摆脱出来起了重要作用 ,而且今天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更重要的是从中我们能得到一些研究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胡乔木主张秘书要具有精深的语言文字功夫。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不论对自己还是别人撰写的文稿,乔木都有非常严格的语言文字要求。正如前中办主任杨尚昆所说:“他对文辞的考究是尽人皆知的。自己写的或别人写的文稿,他都反复修改,直到改不动为止。”乔木说,“把一切不必要的东西都给删去,要把每篇稿子一字一句地去推敲,删到无可再删的程度”,“使我们的读者感到满意,感到处处精彩而没有一点掺水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多年的卫士长李银桥在回忆毛泽东的人际交往时,对主席有这样的鲜明印象:党外友人颇多私交,党内同志多系公往,唯一的例外是陈毅,有诗交,属私交。此话大体不差,只是在党内有诗交者还应加上胡乔木胡乔木自20世纪40年代初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两人工作上是一种上下级关系,但诗交带有亲切而不拘形迹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199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为此,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任务,提上了日程。任务是由中共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来的。这个领导小组成立于1985年3月,由杨尚昆任组长,胡乔木、薄一波任副组长(以后又增加了邓力群和胡绳两个副组长),但没有组员。胡乔木本来打算亲自主持这本书的编写,但1990年9月,他确诊患有前列腺癌。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时任中国社科院院长胡绳担任了主编。  相似文献   
10.
胡乔木在延安时期曾亲身参与干部教育工作实践,并就在职干部教育、干部教育原则方向、学制、学校组织形态、课程改革等提出一系列新思想.回顾总结胡乔木的干部教育思想和实践,并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以期对当前干部教育工作有所借鉴和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