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50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苏北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惠及1 730多万农民的系统工程。建设苏北新农村关键是要把握六个着力点: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大对苏北的扶贫开发力度,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抓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苏北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千万劳动力培训工程,用先进文化塑造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重视苏北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苏北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切实把握住确保江苏“两个率先目标”顺利实现的问题关键。  相似文献   
2.
从江苏省“两个率先”目标的高度,就江苏苏北地区的“三农”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能否解决苏北“三农”问题已是影响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关键,进而提出了解决苏北“三农”问题应从转变观念、提高农民国民待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加快苏北城市化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控制人口增长,开发苏北农村的人力资源着手。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步伐较快,成就突出,然而,又存在着苏南、苏中与苏北间明显的地域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对此,详尽分析了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差异的现状,同时对造成三大地区差距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着重运用灰色关联法剖解了苏北经济落后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加快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00多位农村初中校长就新课程培训、对新课改的认识、教学行为的改变、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评价和考试改革等方面进行的调查,发现课程改革给农村初中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也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而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对苏北由富庶到衰败的历史变化研究甚少,汪汉忠的《灾害·社会与现代化——以苏北民国时期为中心的考察》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该著作不仅以新的视野研究了苏北地区兴衰的地方史而且通过当时社会救济、灾荒防治等政策的研究使社会史学研究有了新的面貌,即灾害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政府及社会的灾荒政策问题,都有精到的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周磊 《现代妇女》2014,(3):107-107
苏北新农村集中居住后,环境卫生治理已成为制约苏北新农村发展的一个严重的公共问题,如若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居民的生活健康。本文通过分析苏北新农村当前环境卫生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期为苏北新农村的环境卫生治理建设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苏北是江苏省贫困人口的主要集中地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是江苏省实现反贫困目标的重要举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有效缓解贫困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小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提高其组织发展能力。但是由于苏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参与农村反贫困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苏北农村反贫困工作的成效,因而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以实现苏北反贫困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民营企业就必须注重提升企业竞争力。在比较苏南、苏北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上,从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创新能力、人才资源、市场结构、运营成本等方面分析了苏北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提升苏北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苏北农民土地短缺是由官僚、地主、商人对土地的大规模兼并和沉重的人口压力造成的。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主要依靠自身劳动力,年复一年地以落后的耕作方式进行生产。在沉重的地租剥削下,处于入不敷出的艰窘境地。由于土地短缺,特别是土地占有不平衡与人口压力的双重作用,将农民推出家门,迫使他们走上离村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三年后的春天,前街口,纪北帮我换昨晚坏掉的电灯泡,推开窗,老槐树笔直向我送来微笑,一如北那清亮的双眸。(1)从病床上苏醒时,我的脑海里还是刚才惊涛骇浪的一幕,苏竹说:可吓死我了,我以为你过去了,你在床上整整昏迷了三天三夜。我的眼前凄黑一片,可能是绑着绷带的缘故。我问苏竹,苏北呢?他在什么地方?他没事吧?就在三天前,我温暖的手放在苏北的手心里,他的手肉厚有分量,我娇小的手刚好可以占满他大手的所有空间,没有一丝一毫的剩余,我对他说,这才叫天缘地合呢?我们刚好般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