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0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266篇
社会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和田叶子在《失去脚后跟》中以一种奇特的表现方式,抒写了现代人在异域文化冲突中荒诞的生存感受与生存处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扭曲关系。通过对人物心理体验的挖掘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以及“失去脚后跟”诸意象隐喻意义的探寻,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2.
略论西方文学中的荒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写荒诞是西方文学的一个重要母题,也是西方文学一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本文探讨和论述了荒诞在西方文学中的发展变化、内容与形式、及人们对荒诞的主观态度。不但较全面地展现了荒诞在西方文学中的发展概貌,并从哲学、历史、社会、文化的角度揭示了这一文学现象产生及变化的根源,从而也勾勒出西方人本精神及理性主义的兴衰回归历程。  相似文献   
3.
荒诞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诞是20世纪西方现代美学范畴的主角,伴随着人们对现实生活感受的不同体验和理解,荒诞的意义不断扩大和延伸,它已经上升为一种哲学世界观和美学倾向。本文旨在从美学角度来探讨荒诞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对中国学术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影响了一些作家的创作,余华便是其中一位。余华通过对人的生存层面“具体苦难”的描写,表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存在”状态,揭示了“合理生存”的荒诞性,隐喻着中国社会尽管已经进入了现代文明社会,但是,仍然没有完成思想启蒙的历史任务(这种任务并不是西化思想的进一步深化),警诫着在如火如荼的经济革命中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变革者们,在精神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一切被冠以崇高的文化背后所可能出现的不合理,进而启迪启蒙主义不应该被机械于西方文化的启蒙化和传统文化的祛魅中。  相似文献   
5.
绿裙子意象在爱丽丝·门罗的作品中反复出现,是意蕴丰富的母题,折射出人生的荒诞,反映了门罗对人生真相的探讨。以门罗的三部短篇小说为文本,通过文本细读,分析贯穿这三部小说的绿裙子母题,阐释绿裙子所传达的门罗的荒诞哲学,并探究门罗试图超越人生荒诞的努力,探索一条不同于加缪所选择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的《乡村医生》作为其短篇小说的杰出之作,充满了神秘与梦幻的色彩,一场梦境般的出诊之旅,渗透了荒诞的因素。本文试从文本分析入手来揭示小说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和孤独隔离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加缪的《局外人》塑造了一个现世荒诞英雄的形象,主人公莫尔索是个活在现代的西西弗,他冷眼观望人类和世界之间不可调和的分裂现实,用一种冷漠的外表坚持把有限的生命活到最多。面对注定没有意义的人生,唯一的出路是与荒诞同行,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就是荒诞人的反抗。  相似文献   
8.
樊晓君 《理论界》2014,(1):132-134
爱德华·阿尔比是美国当代戏剧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剧作家,其著名戏剧《美国梦》、《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婴儿游戏》等均以戏中戏的结构蕴含着杀子的故事片段。以往国内学者鲜有关注阿尔比戏剧中的杀子故事,本文拟通过探讨杀子故事与阿尔比自身成长经历的关系、与西方神话传说中杀子故事的联系,解读阿尔比戏剧中的杀子故事的内涵和意义。本文结论:1.杀子故事是阿尔比戏剧创作的技巧之一,也是对荒诞派艺术手法的运用。2.杀子故事的社会意义在于揭示社会伦理的沦丧,价值观的混乱颠倒。3.杀子故事的哲理意义在于揭示现代社会人性的衰退,人类生存状态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9.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的创始人、主要代表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戏剧。作品以荒诞的情节与舞台画面,暗寓着现实性的主题,不仅折射着这荒芜的现实社会.更重要的是诠释着西方精神世界的荒芜、孤独。同时,贝克特又赋予人们等待和希望,在荒诞、孤独与荒芜之外,还有某种希望在向我们招手,等待便是希望,有等待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0.
丁纯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7):40-43,53
《野草》生命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多维的生命感怀,爱与哀愁的交响,荒诞的生命主题、生与死的绞缠对抗。本文旨在论述《野草》的生命意识,探导鲁迅的生命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