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儒家的道德框架内,容隐具有道德正当性,正当性体现在其对道德冲突的处理、人性的认识、道德顺序的认识等方面,它反映了人性的内涵,因而也具有普遍性。同时,亲亲相隐和腐败无必然联系,以废除容隐来制止腐败并不可行,当前很多国家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一点。目前中国法律因缺乏容隐制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综合考虑对亲属亲疏程度的区分、对行为方式的区分、容隐的例外制度等因素,以重建容隐制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青少年进行访谈,让他们举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道德两难的例子,说出在抉择过程中的道德判断,然后分析他们目前的道德认知水平是否符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样的研究有助于在了解学生所处的阶段后,引发他们的道德认知,摸清学生所处的道德认知水平,提升青少年道德发展水平,并对青少年德育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姚春 《职业时空》2012,(9):137-139,144
选取101名农村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道德两难故事,探讨农村小学生说谎认知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学生在判断说谎的对与错的时候,不是机械地依据是否违背事实,而是综合考虑说谎的动机、性质和结果;在集体荣誉和说真话的两难选择中,农村小学生倾向于前者;很多农村小学生宁肯说谎也给对方面子;道德认知水平总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说谎认知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男孩更重视朋友,更重视自身的权利,女孩更服从权威。  相似文献   
4.
道德判断及其理由倾向的选择反映了行为者的道德发展水平。本研究依据《道德的理由》一书中探讨的道德理由观编制了道德两难问卷,重点探究00后青少年群体的道德判断及其理由倾向,研究以其父辈为参照对象,发现两代群体在道德问题的判断上一致倾向于功利主义和利他主义的道德理由,且都不太认同将相对主义和责任伦理作为道德判断的理由。相较而言,00后比父辈较少倾向于利他主义、国家主义、绝对主义以及功利主义,但较多倾向于个人主义和相对主义。尽管如此,社会取向的道德理由在00后的道德观念中仍占主导地位。为进一步提高00后青少年群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学校道德教育应进一步深化集体主义内涵,倡导个人与集体的辩证统一;树立底线思维,坚守公平正义的道德价值观;强化责任教育,促进利他主义行为生发。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价值观的多元化给学生道德选择带来多重困扰,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德育方法采用静态说教灌输注入式,效果不尽人意。为开辟一条新道路,本文借鉴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提出的"道德两难故事法",采取动态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深思。本文介绍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内涵,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的优点和教学内容,社会现象中道德两难抉择的不同折射出道德水准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政治生活中的道德两难具有内在价值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助于缓解不同诉求之间的冲突,弥合管理者的人格分裂,而且能对公共权力构成必要的约束,减少社会制度本身的缺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8.
道德两难讨论法是科尔伯格提出的第一个学校道德教育干预策略,是根据他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提出的促进道德教育发展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从受教育者的道德发展阶段出发,通过受教育者对自我认知的深化提升其道德水平,充分尊重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道德两难讨论法为我国德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我们既要吸收其精华,又要弥补其不足,为我国德育发展的理论宝库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律界对隐性采访没有做出明文规定,隐性采访是否可行或作为一种舆论监督手段是否值得提倡,社会和学术界一直有着不同看法。笔者认为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视角解析隐性采访这一现象,可以从根本上回答隐性采访的存在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用个人访谈法及简单抽样的方式对身边13—18岁青少年生活中的"道德两难"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青少年的道德两难案例和道德抉择分析,来论述生活中青少年的道德认知是否与科尔伯格理论中青少年的道德认知相一致,以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为我国中学道德教育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