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了二战前后的“东方小说”,多围绕英国人在英属殖民地的险恶经历展开,带有明显的殖民主义和旅行书写特征。《褐衣男子》中的“帝国凝视”赋予白人殖民者绝对的权威性和优越感,同时又“他者化”非洲土著。但是东方想象、“他者”镜像以及殖民话语权威,却在《他们来到巴格达》中被巴格达的多元混杂空间中打破和消解。这些差异与阿加莎多年殖民地生活和工作经历有关,也能从中看出她对帝国殖民扩展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广义的科普是通过某种媒介,将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传递给普通大众。大众化是科普的主要特点及最终目标,因此以亲民性为基础的大众文学作品是科普最理想的载体之一。分析两位西方顶级大众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和丹·布朗作品中承载的科普内容,希以一个侧面展示大众文学的积极意义,拓展科普型作品的研究视野,以期为中国科普型作品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大众传播时代,商品经济和技术社会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观念和审美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整个社会状况的变化,文学世界内便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通俗文学开始取得了某种经典文学所不具备的强大优势,这一优势是由通俗文学中的侦探小说等的广泛影响显现出来的。其中英国著名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凭借其侦探小说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成为通俗文学在传播时代成功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4.
当罪犯成为永恒的主角,侦探小说就不得不面临一个叫做"人性"的母题。反对罪恶而又无法根除罪恶,无法选择的人心又正在重新被选择。阿加莎·克里斯蒂以她的小说作不说之说。最终,她以自己作品中最后一个罪犯波洛的死亡表达了一生的思考:生命是一场美好与丑恶永恒的对决,因为对决,生命才可能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为永恒,死亡才更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  相似文献   
5.
侦探小说的最大特点也是它的最吸引人之处就是它的"悬念",如何在不欺骗读者的前提下维持悬念就成为侦探小说第一要务。侦探小说传统的"侦探+助手"的叙述模式,利用第一人称叙述者兼次要人物角心的限定性视角,既提供读者必要的信息,又使关键信息被暂时压制,就可以使悬念得以维系。不过这些叙述者"我"是颇值得玩味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语用学的迅速发展,许多重要的语用学理论都被成功地运用于文学批评,从而产生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文学语用学。文学语用学是语用学理论与文学理论的跨学科结合,语用学中众多的理论、方法都在文学批评中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这也使得文学语用学在新的时期,给时下的文学批评注入了一股活力。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位侦探小说大师,她的长篇侦探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也早已于多年前搬上了电影屏幕,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旨在给当代文学批评另辟蹊径,指出一条全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