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是以遗世独立的批判者形象出现的。但是庄子思想既有超世的一面,也有顺世的一面。超世而不傲世,顺世而不迷失于世,是超世与顺世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群体日益壮大,其存在与影响备受社会关注。20世纪西方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毕生致力于人的心理机制和性格结构的分析,其“逃避自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网络迷恋心理困境分析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弗洛姆的自由悖论生动地映照了当代大学生网络迷恋的心理矛盾,即自由与孤独并存。弗洛姆提出的确立“积极自由的存在状态”,为当代大学生走出网络迷恋心理困境指明了方向,其根本途径是让当代大学生积极地以爱“投入学习”,争取“积极自由”,超越异化,不再受网络技术所奴役,并最终成为网络技术的掌控者,从而进入既自由又不孤独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3.
庄子为人处事的态度,似乎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一个是完全的出神状态或所谓"坐忘",完全逍遥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面;一个是完全的融入社会,完全顺应社会的要求。庄子有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彻底绝望,这一绝望可能含有反抗社会的意味,同时也会导致行动上的软弱无力。庄子为人处世思想确实有自相矛盾和冲突的地方。他希望在精神绝对自由和社会的绝对不自由之间保持一种平衡,这只不过是一个注定无法实现的理想而已。  相似文献   
4.
[摘要]“四大”是古印度哲学中经常论及的四个物质元素,在许多派别的重要文献中都有记述。印度哲学中的顺世论将“四大”作为其理论的核心;胜论派、正理派以及耆那教也认为“四大”实有;大乘佛教、数论派及吠檀多派中的主流思想否定“四大”的实在性。各派提出的关于“四大”的思想构成了古印度哲学中的一种重要的事物本原理论。这方面的理论对推动世界东方文化中科学和哲学思想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印度宗教哲学的发展线索与重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印度文化与文明的关键在于理解其源远流长的宗教哲学。本文梳理了印度宗教哲学的发展脉络并对其重要特点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刘歆 《社会科学论坛》2006,(10):188-190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是以遗世独立的批判者形象出现的.但是庄子思想既有超世的一面,也有顺世的一面.超世而不傲世,顺世而不迷失于世,是超世与顺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