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5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400篇
社会学   3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奥古斯特·倍倍尔(1840-1913)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要领袖和创始人之一,也是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的政治家和活动家.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大多是从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对德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倍倍尔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具体问题、无产阶级政党的具体斗争方式与斗争策略问题、以及妇女解放事业与实现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人大代表对公民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政治与公民意识关联互动,在这种互动中,精英分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人大代表理应是民主政治的精英分子,他们的意识和行为对公民意识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要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强化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国际社会发展观的合理内核与中国实践发展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的发展观,它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解决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问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中间党派在1945年10月民盟"一大"纲领中设计出一套"中国型"的宪政模式。所谓"中国型"的宪政模式,就是中间党派吸收了西方宪政中政治民主的内容后,又注入了经济民主的内容。这是中间党派在中国宪政史上为中国设计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宪政模式,但有关这一宪政模式的研究,目前史学界几乎无人涉足。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中间党派设计的这套"中国型"的宪政模式与西方代议制政体模式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进行系统比较,旨在说明中间党派所设计的这套"中国型"的宪政模式的特质是:英美的政治民主加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相似文献   
5.
虽然朝鲜半岛的局势已趋缓和 ,但实现统一还相当遥远 ,而在北、南之间又难以开辟直接贸易的途径 ,这就为威海提供了机遇——作为朝、韩间接贸易的主要转口港 ,即类似目前香港在海峡两岸间所扮演的角色。通过转口贸易积累资金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可望把威海建成“北方香港”,并闯出一条依靠海向腹地发展和振兴港口城市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价值多元化视阈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认同危机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急剧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出现了许多认同危机,特别是核心价值认同危机。然而,核心价值认同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和文化因素。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和潜在力量,因此,考察大学生核心价值认同危机的表现形式,分析产生核心价值认同危机的原因,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塑大学生价值认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并认为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邓小平继承并丰富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正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并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江泽民则继承了前两位领导思想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动力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立宪派对不同立宪政体的选择入手,通过张謇对国会、责任内阁、谘议局等立宪机构的认识和理解,阐释其立宪思想的内涵与实质.同时对隐含其中的制度决定论的思维方式以及转向民主共和的内在思想根源予以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使命和初心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观,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针对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阐述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战略定位,丰富并拓展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开辟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积极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当前,“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议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能够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目标和方向,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科学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