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家篇》是柏拉图晚期的一篇著名的政治学作品,其主题是为真正的政治家做出界定。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通过二分法确立了政治家定义的逻辑范围,借助于神话故事明确了政治家定义的根本前提,最后他又将政治家的技艺等同于国家之网的编织,通过类比逐步阐明了政治家编织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嫘祖和黄道婆是中国古代的两位纺织英雄,她们先后成为先蚕和先棉之神被祭祀,但两者在祭祀时间、规模、范围、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不同的祀典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对先蚕的祭祀,是对男耕女织的基本经济模式的强化,促进了男女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的形成。对先棉的祀奉是一种民间行为,促进了祭祀文化区的经济的繁荣,并与女性地位的提高有着一定关联。事实说明,祭祀既与某种生产方式相联系,也与某种社会结构相关联。  相似文献   
3.
在李商隐诗歌中,柳树作为一种重要的诗歌意象频频出现,且包含的情感内涵各有不同。李商隐笔下的柳意象按其生长的生态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新柳、繁柳和衰柳。按三种情况分析李商隐的诗歌,以具体分析柳意象在不同状态下所表达的诗人的主要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4.
传统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竹编工艺无论从实用价值还是操作工艺上来说,都是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生产方式的两次转变,传统工艺在自给自足与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中进入两难的境地。以竹编工艺为例,在分析其生产方式与边缘化原因后,提出了在当代艺术中发掘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的一种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揭示民间工艺的起源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真正的解读却是必要的。从纸织画艺人的内在精神的角度,探讨画与织交融所形成的朦胧视觉效果,并由此分析伴随朦胧效果变化且演化为纸织画的发展形态——进而探讨朦胧感的审美问题,及其这些年来纸织画在朦胧感这一形态上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柳经常出现在我国古代抒情文学作品中,成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独特意蕴的文学意象。拟从柳意象的原型内涵入手,对《红楼梦》中柳意象的艺术表现进行梳理,试探讨其作为叙事文学对柳意象内涵的继承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与传统纺织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传统纺织文化与少数民族女性种种关联的分析,进而论述了纺织文化与女性的性别认同、纺织文化是女性利用空隙的劳作、纺织文化是社会衡量女性的价值尺度,以及纺织文化对女性的双重塑造.  相似文献   
8.
府南河整治工程是成都市20世纪最大的一项城市改造建设和环保工程.这一历时五年基本就绪的工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精华,蕴含了成都治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治理的现代化精神.成都人民在府南河整治工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参与性,以及在实践中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吸收世界新的理论成果而开创的"成都精神",应当高度肯定并进一步弘扬.  相似文献   
9.
竹编之技与竹编之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编工艺是我国一项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它与社会活动紧 密相连,体现了用与美的统一,特别是在绿色设计、生态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需要我们 重新定位与再认识。笔者着重于从竹编工艺的材料、编织方法、后期加工等技艺,展示竹编 的美学特征和艺术形式,并探讨了振兴中国竹编加工业的计策。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传统社会中的城乡关系在工业化过程中逐渐演化为一种新型关系。乡村在以农业资源支持城市发展的同时,城市也在以不同的方式促成了乡村的变迁。高阳织布业依靠天津提供的技术和棉纱,实现了“技术革命”和“原料革命”,依靠天津提供的市场与金融服务构建起产销体系,而得以兴盛和发展。这表明良性互动的城乡关系以及城乡间产业结构的重塑是乡村工业变迁的动力所在。从城乡关系变动的角度思考近代乡村工业的变迁,探索其内在逻辑,对当今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