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28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其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始终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作为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倾向的代表人物,乔伊斯在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大胆突破传统,以强烈的文学实验精神将其创作理论应用到实际创作中.以时间、意识和技巧为创作中心,生动展示了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的现代精神气质.本文以其代表作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为实例,旨在从两个方面展示乔伊斯的文学实验精神,即乔伊斯美学理论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其现代主义创作技巧在体现小说整体布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因有以禅入诗、入画的传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诗僧、画僧、诗画僧。文人墨客创作的“禅意诗”、“禅意画”与禅僧禅心外化的“禅诗”、“禅画”有本质上的区别。苏曼殊诗画带有明显的禅佛色彩,如其诗画里大量出现的禅佛名相以及带有“依我自悟”表征的“我”的形象第一人称代词,进一步强化了其现代禅僧的身份特征。  相似文献   
3.
灾异观念是天人感应学说的重要内容,唐人因为推崇汉朝,对来自汉朝的思想观念接受较多,灾异观念在唐代甚为流行,其表现形式与汉朝略有不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论、对策和诗歌中,该观念对唐代文学的作用小于瑞应和封禅。  相似文献   
4.
湘云易装卮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湘云易装的故事,是曹雪芹对中国历史上女扮男妆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现象的创造性解读的产 物,文章从女性服装的角度,展现了曹雪芹新的女性观,探索了女装的新的发展趋向,再现了新的历史条 件下的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5.
学史上,只有马克思真正实现了对人的完整的理解,从而使人真正成为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使价值问题真正具有了哲学的品格,也使哲学具有了真正的价值内涵。马克思哲学的基本价值内涵是:以实践为基石,从现实的、完整的人出发,通过批判异化的人与人的异化,以消除人的异化了的生存状态,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亨利·德曼的“新社会主义哲学”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基础上,并与资产阶级哲学实行联姻,德曼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搞》中的“新发现”表明的不过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曲解,这一哲学不仅在理论上没有给社会主义运动贡献新东西,而且在实践上蜕变成了与法西斯合流的反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凌濛初<转运汉巧遇洞庭红>通过对金老汉藏财失财和文若虚随人出海,两次巧遇发财机会陡然暴富故事的描写,反映了明代中叶以后商业发展的具体场景,反映了关于相互需求的贸易原理和资本增殖的思想.通过文若虚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作者经商和为人相统一的思想.从故事可知,明中叶后商业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规范,但也还有一些不利于商业贸易更大发展的因素,如储运和金融手段的滞后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存在于劳动实践和社会关系中,是具体的、历史的。而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家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的存在与价值,但二者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理论实质却存在本质不同。深刻理解马克思的人本观,认清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局限性对于我们正确把握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This article explores trans identities, as articulated within a few historical texts. From early literary depictions of gender difference, to medicalized conceptions of transsexualism, to a proliferation of trans and queer identities represented by an ever-expanding “alphabet soup” of identity labels, our understandings of identities, sexualities, and queer community-building continue to change. I use the notion of “kind-making,” as elaborated on in the work of Ian Hacking, to illustrate that some queer and trans identifications are affiliative, whereas others are contrastive or oppositional in nature, and thes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with respect to understanding identity and sexuality, and also trans inclusion within LGBT communities and activist efforts.  相似文献   
10.
《围城》与《历史人》都是著名校园讽刺小说.其代表人物李梅亭与霍华德·科克都是生活在动荡时期相对平静的大学校园“围城”中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与行的矛盾、表与里的抵牾,在职场生涯中道貌岸然的显性身份表象与其庸俗无聊、滑稽可笑的隐性角色扮演形成的伦理悖论,无疑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和深刻的反讽性质.由于人物所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不同,其伦理悖论又各具特点,李梅亭身上散发出陈腐的朱熹式伪道学气息,霍华德·科克则是在激进外表下包裹着极端利己主义.李梅亭与霍华德·科克形象蕴含的伦理悖论在知识分子中具有一定典型性,其形象既为历史存照,也对今天重塑大学灵魂、重塑知识分子健全人格具有一定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