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交易和消费文化——评德莱塞《欲望三部曲》的主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学界对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德莱塞的《美国悲剧》和《嘉莉妹妹》评介甚丰,但对他在长达半个世纪创作的、代表他一生创作思想和哲学思考转变的《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和《禁欲者》却着墨不多。本文探讨三部曲中表现出来的消费主义主题,剖析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态度,指出他这种态度背后与主流意识形态间的协调和颠覆关系。  相似文献   
2.
池莉的"人生三部曲"虽以男性为主要描写对象,但透过这些男性形象与对应的女性形象的关系可以看出,池莉自始至终都以女性意识来关照其作品中的人物:呼唤男子汉的女性意识增强了男性的角色意识;要求丈夫尊重、重视、认同的意识使男主人公更加清醒地认识现实、承担责任;女性主体意识的张扬使男人从男性中心幻觉中跌落,自觉地修炼自身、确立自己.  相似文献   
3.
范稳的“藏地三部曲”是一片释、耶、爱熔铸成的人间净土。这种“奇观”式的写作呈现出一个被强加了“西藏性”的西藏,而生产和消费“奇观”的代价是将西藏特例化、工艺品化,从而使我们错失了真实的西藏。  相似文献   
4.
在近现代埃及文学史上,女性在新的“解放”话语系统中依旧被塑造成“他者”的地位,女性解放神话的出现只是为了掩盖作为主体的女性不在场的事实。本文试图通过对埃及著名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代表作“开罗三部曲”中三种女性反抗传统性别角色的分析,指出由男性主控的女性解放话语在女性的新型性别角色的塑造和自我规范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德莱赛的《欲望三部曲》描绘了20世纪初美国消费主义兴起之时的社会状况。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在美国消费社会初期已经成为大众消费的领先人物;女性消费表现出三大特征:炫耀消费、替代消费和身体消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不仅消费着商品也消费着“自身”,成为消费社会的一道特殊景观。但她们作为消费主体处于两难处境之中,小说中的女性消费现象也反映了作家德莱赛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6.
《边境三部曲》是美国当代作家科马克.麦卡锡描写西部牛仔的宏伟巨著,这一系列作品因其对大自然、对人性、对社会、对宗教等的深切关注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隐喻。从《边境三部曲》中牛仔、荒原、宗教等文化符号入手探讨作品的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7.
王旭烽是一个持守人文关怀的作家。90年代,王旭烽的小说创作场由前期的"迷江"转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杭州。在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和"西湖十景"系列中篇小说里,作家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文字功底得到了充分展现,彰显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王旭烽在对现实的质疑和对传统的回顾审视的创作观念指引下,积极吸收传统文学养料,探索现代小说的民族化创作道路。在民族化创作的探索过程中,中国古典小说对其影响深刻,尤其是古典名著《红楼梦》对其影响深厚。  相似文献   
8.
在综述有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火〉三部曲》与其他作品之间的互文性。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互文性的表现;深刻挖掘了田惠世这一基督徒形象的丰富内涵;重新评价了这部小说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老舍的《四世同堂》是诞生于20世纪中国的两部长篇巨著.两部小说都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荣辱,展现了在封建制度奴役下,在战争的摧残下,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但是,由于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同,故事发生的背景不同,两部小说在主题提炼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0.
对李安"父亲三部曲"的解读大多集中于文化视阈上,这种广角式的解读模式使得李安电影作品的本真性被消解在宏大的文化背景中.其实,自我意识才是李安"父亲三部曲"的基点所在.其作品的真正内涵就在于他用一系列的影像展示了一个自我意识的实现过程,李安以"冲撞"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和道家文化进行批判,并在这种批判中显现了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