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称谓的简化与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称谓有两种情况 ,一是官职称谓的简化 ,一是某方言区社会称谓的繁化。前者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使用经济的言语来表达 ,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时尚称谓 ,它简明、经济 ,也符合汉语双音化的发展趋势 ;后者是为了避免社会称谓的尴尬而采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汉语称谓虽然细致 ,但是也有难于称谓的域段 ,繁化称谓可以说是一种称谓空白的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2.
从英汉两民族的自然地理、政治、伦理等方面出发,对比英汉亲属称谓语在年龄和辈分、父系和母系、性别、血亲与姻亲以及亲属称谓与泛化等方面的差异,并针对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亲属称谓语的翻译方法,如归化法、概括法、简化法﹑统一法﹑直译法等。  相似文献   
3.
描述性称谓语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塑造起着关键作用,但由于缺乏固定的称谓对象,常常给翻译实践带来困难.运用关联翻译理论的称谓语的翻译研究方法,以贾平凹小说<浮躁>及其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描述性称谓语的翻译,旨在说明关联翻译理论对描述性称谓语的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称谓语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国际社会逐渐由政策行动向立法路径转变。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进行专门立法是提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路径上,可以考虑首先推动我国地方省市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先行先试,在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地方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各省市可以根据地方实际,率先进行综合型、减缓型或适应型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模式选择,确立总体立法框架和监管体制,并进行专项制度与保障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5.
论人民代表大会的质询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询是人民代表大会发挥监督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现行质询制度的实际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质询制度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人民代表的代表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又是由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所构成的。日常生活中,由于交流对象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也会有所差异。通过运用"拉氏变异模式"对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及其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社会地位和言语行为之间紧密相联、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人们在交流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方省份尤其是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移居暹罗者较多。移民给泰国本地带来了不少中国文化,尤其是语言。如今泰语中的汉语词汇借词以潮州话居多。最明显的是“称谓语”。汉语的称谓语在泰语中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华人家庭,在泰国人当中也普遍使用。泰语里的汉语称谓语借词包括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汉语称谓语在泰语借用时音义及词法有所变化,尤其是语义在泰语中的使用已逐渐离开其本义并产生新的义项。  相似文献   
8.
Within the field of child welfare, critical questions have been posed about the intersecting issues of child maltreatment and poverty. The study of the quality and nature of this intersection has continued relevance in light of evidence showing the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maltreatment of children living in poverty. Although child welfare workers interact directly with families involved with the child welfare system, the study of workers’ perceptions of whether or not they address families’ poverty and, if so, how they go about it has not yet been conducted. The study presented begins to address this gap. Analysis from individual interviews with 30 child welfare workers revealed that they differed in their perception of whether or not poverty should be addressed by child welfare and how. Findings suggest workers do what they can despite various barriers, including families’ limitations and the fragile US social welfare safety net. Based on the findings, current practice models and policies that impact poverty and child maltreatment reduc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一种具体的民族语言,总是跟该民族的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称谓是言语交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语言表述,反映了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英汉称呼语的差异体现了中英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语言习惯上,"性别歧视"通常是指语言系统中对女性称谓的歧视。对汉英文化中的称谓语所体现出来的性别歧视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认为在英语中,与男性有关的称谓,一般都体现了一种社会认定的褒义色彩,而女性称谓形式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引申的贬义色彩;在汉语中,语言称谓上的"性别歧视"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