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中国资源环境压力主要来自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包括来自不可持续的生产、消费、贸易模式,尤其是出口导向的劳力资源与环境密集的粗放式、不可持续的贸易增长模式,加剧了中国的资源环境压力。分析纺织和电子行业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贸易的价值量是顺差,而贸易的生态环境却是逆差。如果继续延续这种不可持续的贸易增长方式,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将难以为继。因此,中国必须在推动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的同时,促进可持续贸易,通过绿化贸易政策,以环境优化贸易增长,促进可持续贸易,才能减少并扭转对外贸易的生态环境逆差,实现经济、贸易和环境多赢。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海南中部山区农村综合经济实力与农业生态环境加以实证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岷江上游是四川省乃至我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该地区林草植被的大量砍伐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在概述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地貌不稳定性、人口过度增长、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最后提出了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控制人口增长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综合改良措施,构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体系,加强法制监督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野外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野外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生态环境恶化产生的根源 ,并提出防止旅游环境恶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论政府介入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合理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因西部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属性、外部性特征以及环境信息的稀缺性导致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政府介入具有其理论基础。西部市场发育不足、生态建设主体素质较低以及生态建设工程的系统性和长期性等原因,政府介入同时具有广泛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半干旱区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半干旱区的发展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化的实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的剧增,使得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持续扩大,再加上掠夺式经营和不合理开发,导致了本区的生态失衡、结构失调、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对本区的可持续性构成了威胁.本文在借鉴国外同类地区发展经验及国内大量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本地实际,提出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七条对策.  相似文献   
7.
翻译适应选择论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学说引入翻译理论研究,凸显了译者的主体性——译者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指导下,以鲁迅早期译介域外科学小说为个案研究对象,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并依此择译合适的文本、实现"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提高"最佳翻译"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相似文献   
8.
璧山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符合<全国蔬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蔬菜产业发展布局,同时保障重庆主城区蔬菜均衡供应.文中分析了璧山县发展蔬菜产业的生态环境现状,并提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建议,旨在推进蔬菜产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人类学述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化人类学在20世纪初叶就已经开始的对社会关系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发展成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生态人类学。该学科聚焦于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今天所面对的资源危机,是由复杂的经济、社会、人口、制度和政治条件造成的,地球资源的稀缺界限取决于人类的文化,稀缺是一个文化概念。自然资源本身具有多样性,需要人类在文化多样性基础上模塑出人类生计方式多样性,人类生计方式的多样性也必然会创造出利用资源的多元化途径来。因此,生态人类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显学,它肩负的使命是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0.
自组织理论与石河子垦区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基于自组织理论分析了石河子垦区生态环境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就新形势下垦区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了探讨,认为以灌溉农业为主的垦区在生态建设上必须始终以土地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基础,同时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和人文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